• 40阅读
  • 0回复

花棍舞——“黑又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01
第8版(副刊)
专栏:

花棍舞——“黑又亮”
张洪奎
前不久,在哈尔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天鹅之声开幕式上,伴随着欢快的唢呐声,24个乡下娃手持花棍、排成四路秧歌队,风风火火、虎虎灵灵地冲进宽敞、漂亮的集体舞比赛场。只见他们时而大展大收,时而快慢交之,手帕如蝶飞燕舞,花样翻新,金棍则上下飞旋,内外穿梭,快舞如雷轰电闪,江河直下,慢打似流水孱孱,春风拂面。表演结束,掌声四起,全场5000名观众无不为之喜悦振奋,还有人在台口喊了一句:“绥化地区是黑又亮”!
谁能想到,进行如此精彩表演的原来是一支由工人、农民等组织起来的业余舞蹈队,8分钟的表演凝聚着他们10年的心血。
“花棍舞”又名霸王鞭,据说起源于三国,在金代开始有记载,于清朝末年,由移民带到黑龙江,但那时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真正搬上舞台是1939年在延安。1945年,王震部队进驻东北,在绥化市内曾有上百名官兵齐打花棍,欢庆解放。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花棍却濒于失传。
绥化地区文化馆几个热心的年轻人,下决心要把这深为群众喜爱的“花棍”重新挖掘出来。十年来,到处留有他们的足迹。他们走遍全区12个县,上百个村庄,走访了数百名民间秧歌艺人,又几经加工、整理,终于使花棍舞再展风姿。
他们除继承了花棍舞的传统技法外,又创造性地揉进了东北地方戏中的“哏、逗、俏、浪、摆、扭”及秧歌中的手绢等,使花棍舞更加多姿多彩。每当音乐一响,他们东一扭,西一打,前碰碰,后踢踢,就如自由驰骋在无边的原野上一样,他们以特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炽烈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1985年在全省第二届舞蹈比赛中,压倒群芳,夺得编导一等奖,轰动省城。1986年参加全国业余舞蹈比赛喜获“丰收奖”,1987年随黑龙江省艺术团去香港演出,1989年,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天鹅之声中又获优秀节目奖,优秀表演奖。
花棍舞成了名符其实的“黑又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