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抓住粮食不放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04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抓住粮食不放松
湖北粮食生产跻身于全国“贡献大户”之列。从1986粮食年度起,连续3年,湖北每年上调国家和销往省外的大米均在10亿公斤左右,居全国之冠。
湖北,千湖之省,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粮、棉、渔是湖北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这种优势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得到充分发挥。1949年,全省1000多万亩可养殖水面,年产鲜鱼仅5000万公斤,被谑为
“一亩水一条鱼”。那时粮食总产50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不过200来公斤。国民党反动派留给湖北人民的分明是“饥饿之乡”!
建国40年来,湖北历届省委、省政府以替人民造就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为己任。到1978年,全省粮食产量比解放初增加了两倍多。改革10年,更是湖北省粮棉各业生产的“黄金时期”。
省委、省政府把保障粮食等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中部崛起”的基础,始终抓紧不松手。
1984年下半年,社会上响起一片“粮食过剩”之声。湖北各地也争相上报,拟调减粮食播种面积500多万亩。在这决定全省粮食上下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了“过剩”背后隐藏着的“不足”,及时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除了保证播种面积这个最基本的因素稳定之外,湖北还为粮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小气候”。为促进粮食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省财政自1985年起,每年新增杂交水稻和地膜玉米专项经费达1100多万元。近5年来,全省杂交稻栽植以每年净增100万亩的速度发展。仅此一项,全省累计增产稻谷50多亿公斤。1987年,全国粮食生产连续第3年滑坡,而湖北省粮食总产却达到232亿多公斤,创下历史新纪录。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认真听取城乡人民关于“吃鱼难”的呼声,于1984年秋,在全国率先作出“放开鱼市,搞活生产”的决策,并在全省建立渔业产、供、销及科技服务一条龙新体制。“活渔”之策开创了水欢鱼跃新局面,一举打破30多年的生产徘徊,鲜鱼年产量每年递增1亿公斤。到去年,全省年产鲜鱼6.2亿公斤,相当于1983年产量的3倍多。全省人均年食鱼量由多年的1公斤左右,提高到10公斤以上。(朱学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