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黄金”带的腾飞——吉林农业生产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06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黄金”带的腾飞
——吉林农业生产回顾
江鸥
吉林对国家贡献较大的是粮食。粮食是吉林人的骄傲。
大自然赐予吉林的条件是优越的,6000万亩肥沃良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产,如今,广阔的松辽平原被人们称誉为中国的“玉米带”——“黄金带”。然而,建国初期,全省粮豆总产量不过45亿公斤,平均亩产仅73公斤。吉林的农民,艰苦奋斗、辛勤耕耘,虽然取得不小进步,却有过多年徘徊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跨100亿公斤大关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粮食生产的真正腾飞,还是近十年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吉林农村带来真正的春天。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使生产力发展有了广阔的天地。1979年,长岭县859个生产队率先实行了包干到组责任制,当年平均增产15%,人均收入增长26%。吉林省委及时总结经验,推而广之。到1983年末,全省97.6%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农业生产的大转折,它所带来的变化是世世代代农民所不敢想象的:1982年,全省粮食生产首次突破100亿公斤大关;1984年,又突破150亿公斤;1988年,再创169.3亿公斤的新纪录,农村人均收入猛增到627.5元!
靠着政策、科技、投入,使吉林粮食生产从全国第15位跃居第9位;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722公斤,比全国平均数高一倍,名列第一;从1983年起,粮食出口量和人均交售商品粮连续6年夺冠;粮食商品率连年在50%以上。1983年以来,全省累计出口粮食1051万吨,其中玉米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粮食生产的进步,使整个吉林农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首先受益的是畜牧业。10年间肉类生产量增长1.62倍,奶类产量增长2.82倍,禽蛋产量增长2.73倍。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吉林省委、省政府把1989年定为“畜牧年”,争取三年内做到肉食自给,继而努力做好粮食转化工作,把吉林变为畜产品调出省。
直接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农田防护林为吉林林海又添新绿。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白城地区不仅初步锁住了风沙,也使农田形成林网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1980年到1988年,全省防护林比重由27%增加到31.8%,经济林也由2%上升为11%。
随着粮食深加工的开展,以各地资源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也以较快步伐前进。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今年经过调整充实完善,总产值仍可达到130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