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讲求规模经济——从家用电冰箱生产现状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06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工作研究

讲求规模经济
——从家用电冰箱生产现状谈起
庄升荣 鲁牧
近几年来,我国家用电冰箱生产发展迅猛。除新、青、藏、甘4省(区)外,全国各省(区)市共有生产厂点140多家。轻工系统不消说,电子、机械甚至航天、兵器、船舶、医疗等部门都在发展家用电冰箱生产。明年形成生产能力将不下1280万台/年,超过市场预测需求量50%。
对这种盲目发展势头,早些时候虽经一次整顿,曾从100个厂点中筛选出42个为定点生产厂,但收效甚微,一段时间仅杭州地区短期间就又涌现出30多个生产厂点。
我国家用电冰箱生产现状的特点之一,就是点多分散,规模偏小,缺乏经济性。统计资料表明,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为5.96万台。年产20万台以上的工厂,也只有3家。这与规模经济要求相距甚远;如果与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经济规模年产50至80万台相比,差距更大。
另一个特点是热衷于发展总装能力,而对技术、资金密集程度较高的主要零部件如压缩机、温控器等生产问津者甚少。以1987年为例,全国电冰箱生产的组装能力已有400多万台,而压缩机、温控器的产量分别只有50万和244万台。这给电冰箱生产带来极大被动和损失,主要关键部件只能依赖进口,占用国家大量外汇。
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许多厂又缺乏必须的测试设备,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难以建立,导致质量稳定性很差。据有关部门调查,这些厂的家用电冰箱产品返修率高达6.8%以上。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按统一费用标准计算,年产10万台以下的企业,其单位产品不变成本就比年产20万台的高出1倍多。
盲目发展,分散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规模效益低的情况,在过去的“老三件”生产建设中早就出现过,近几年“新三件”的生产建设重蹈覆辙,而今空调器、小轿车、彩色显象管等又有再步后尘之势。它对国家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消费者利益的保障,无不带来严重影响,使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均受到巨大损失。
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规模经济意识。在组织生产建设中,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讲求规模经济。
有人认为,我国人口众多,资金匮乏,应当多搞容易上马、容纳劳力较多的小企业,对推行规模经济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应当说,这是不对的。提高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讲求投入产出效率,包括讲求规模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基础,我们的经济就很难获得实质性的较快增长。
讲求规模经济,核心在于提高生产集中程度,以利于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因此,某些类型产品的生产需要搞大型企业,而众多的装配式产品生产则可分解为零部件,实行专业化集中生产。这些零部件工厂生产批量可以很大,体现了规模经济,但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小。这类小而专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既易上马,又做到了必要集中,不仅符合规模经济要求,而且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提倡。当然,对于劳动密集产品来说,生产的集中并不一定带来工艺装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较差,这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分散与集中的问题。
讲求规模经济,需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注意解决某些体制问题。比如,现行的多级财政、分权过度以及价格体系混乱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规模经济的推行。现在,有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追求局部、短期利益,不顾全国整体布局,不讲投资方向是否合理,更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只要能够增加产值、利润就想方设法争上项目,盲目建设。有的甚至明知上了个项目,三两年后产品将供过于求,但见这两三年内有利可图也要拚命地上。这些问题的产生就与体制不无关系,尽管解决起来很困难,但如果不予解决,那就谈不上推行规模经济,连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也无法真正落实,贯彻执行好。
当然,推行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例如,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规模经济标准。从我国家用电冰箱生产来说,经过研究分析,目前中等容量普通型电冰箱企业的规模经济标准,应以年产双班能力40万台为宜。当今国际上的企业规模经济标准,钢铁厂为年产600万吨钢,轿车厂为30万辆/年,彩色显象管厂为200万套/年,等等。这些,对我们国家来说,都可作参考而不宜简单套用。
又如,需要加强行业规划和管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模经济标准,制定好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地区、部门生产建设,并搞好协调与信息服务工作。此外,在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的同时,必须辅以经济调控手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