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民族文化瑰宝的充分展现——《中国美术通史》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08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民族文化瑰宝的充分展现
——《中国美术通史》评介
谢荣岱
在1988年评选的“中国图书奖”中,有一部引人注目的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美术史专著——《中国美术通史》。
中国美术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迄今已有七千余年,其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在本世纪前期,滕固先生撰写了第一部《中国美术小史》,开始把中国悠久的绘画史、书法史上升到近代学术的理论高度,展示了对中国美术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宏观认识。
《中国美术通史》是迄今美术史著述中门类齐全、体系完善、卷帙浩繁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纵观全书,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绘画史、雕塑史、建筑艺术史、版画史、书法篆刻史及工艺美术史等六大类。它的出版,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文化史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对文化史的横向联系,能够作出相当客观的判断与阐明。
《中国美术通史》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著作。它所编述的年代,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开始,至1949年中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为止。全书为十六开本,共分8卷,11编,54章,250余万字,彩色及黑白插图2000余幅,全书采用进口铜版纸印刷,高级白色亚麻布硬质烫金特精装,外加精美压塑包封。
《通史》采用按朝代编写的方法。第一卷有三编。第一编是原始社会美术。这一编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为重点,作了系统的论述。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的陶器,都一一作了概述,并指出诸文化各自的特点。对新近在辽西牛河梁发现而属于红山文化的神女庙及其雕塑,也都作了分析。对这一时代过去很少有人注意的岩画,列专题予以介绍。第二编是夏商周美术,重点论述青铜艺术及其规范性的创造。从这一编开始,对书法艺术增辟一章,予以专论,这也是美术史著作中前所未有的。第三编是秦汉美术,第一章为建筑艺术,对这一时代的城市、宫殿以及礼制建筑都给以扼要的介绍。第二章雕塑和第三章绘画,十分重视新出土的美术遗迹。对咸阳秦宫的壁画,临潼秦陵兵马俑的论述,填补了美术史上的空白。
第二卷是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三卷是隋唐美术,第四卷是五代两宋美术,第五卷是元代、明代美术,第六卷是清代美术。在这几卷中,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中国美术的灿烂辉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那举世瞩目的敦煌艺术宝库,屹立陕西地面的十八陵石雕,以及保存完好的大量宋元名画、明清宫殿建筑等,都是这几卷的重要内容。在这六卷中,对六个美术门类的鲜明特点、流派递变,都置于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之下,进行比较分析。如对于南北朝,对于元明清美术发展的不平衡,都重于具体史实,揭示其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从而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第七卷是近代美术,这部分包括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和书法篆刻,还联系到当时的漫画创作。对台湾的美术,本卷也列专章予以论述。尽管这个时代的美术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但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其客观性,仍能正确地反映这一时代的美术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第八卷是附录,虽属于资料性质,但有其参考价值。
当我们捧着这套精美的美术史巨著,为民族文化的丰富遗产而自豪的时候,尤其要感谢这套书的主编王伯敏教授。王先生执教浙江美术学院三十余年,治学严谨,著作宏富,先后出版了《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等三十余部学术著作,并有多部专著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在这套书的编写过程中,从选择作者、拟定提纲、全面规划到拾漏补缺,字斟句酌,王先生都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令每一个合作者肃然起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