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金花和她的父亲 一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09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金花和她的父亲
一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哈尼亚结婚了。几百名亲友、乡领导干部、学校校长老师,从阿勒泰草原的四面八方赶来祝贺,向哈尼亚的哈萨克族父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阿克拉木表示感谢。
哈尼亚原来是一位汉族姑娘,名叫唐金花。她不满周岁时便失去了母爱,父亲唐万林背着她来到新疆阿勒泰草原安家落户。十年动乱中,她的父亲——一位老志愿军战士,因为替刘少奇讲了几句好话竟被投进监狱。3岁的小金花,只好由生产队照看。
“把孩子交给我们吧!”哈萨克族牧民别肯、加孜里汗夫妇把金花接回了家。老两口一勺勺地给金花喂药、喂奶,还给她做了一套新衣服。别肯对老伴说:“我们要把金花当亲生女儿一样,再苦再累,也要把她养大成人。”夫妻俩商定,为不使金花幼小心灵留下创伤,让她随自己的儿子哈尼,改名叫哈尼亚。
金花和哈尼一块玩耍,一块帮爸妈干活,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她在这个家庭里幸福地成长。
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1969年,别肯老爹患癌症被夺去了生命。临终前,他挣扎着对加孜里汗说:“我们和汉族兄弟是一家人,你千万要抚养好哈尼亚,直到她成人!”性格坚强的加孜里汗强忍着泪水,连连点头,让他放心。从此,她挑起了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
3年过去,哈尼和哈尼亚都上了小学。经人介绍,加孜里汗认识了已丧妻的阿克拉木,准备喜结良缘。阿克拉木身边也有两个儿子。加孜里汗怕阿克拉木对哈尼亚不好,在结合前特意向他讲了自己的顾虑。阿克拉木诚恳地说:“今后4个孩子,不要分你的我的,也不要分是哪个民族的,我们都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就这样,来自两个民族、三个家庭的6口人,又组成了一个新家。
在4个孩子中,阿克拉木把慈父的爱心更多地给了哈尼亚。他省下钱给她添置新衣裙,并经常接送她上学。后来,加孜里汗也去世了,阿克拉木既当爸,又当妈,更加细心地照料着哈尼亚等4个孩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阿克拉木的经济逐渐宽裕了,他经常托人到乌鲁木齐给哈尼亚买衣服、头巾、裙子和靴鞋,把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哈尼亚也很听话。在学校,她刻苦用功;在家里,她争着干活。她和哥哥、弟弟们和睦相处,胜过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
1982年,唐万林的冤案平反了;哈尼亚也考上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阿克拉木满怀喜悦地把唐万林接到家中。唐万林看着眼前长得跟自己一样高的女儿,不禁感慨万千。13年的冤狱,他牵肠挂肚的唯一亲人,就是爱女金花呀!他万万没有想到,金花会有人收养,而且生活得这样好!
阿克拉木想,老唐50多岁,身边得有女儿照顾,于是动情地说:“老唐!哈尼亚是你的女儿,现在你回来了,就把她领回家吧!”唐万林激动异常,对阿克拉木说:“金花是你抚养大的,又习惯了哈萨克族的生活,还是让她继续留在你家里吧!今后我们是亲戚,是一家人!”
“万林兄弟!”阿克拉木上前握住老唐的手,激动地说:“咱们两个民族,三个家庭,一朵金花,真正成为一家人多好啊!”
金花望着两位老人,高兴地笑了。
现在,哈尼亚已从师范学校毕业,在牧业寄宿制学校当了初中生物课教师,同本校哈萨克族青年教师阿迪力成婚。
参加婚礼的人们都为这对恋人的幸福结合,为新疆各民族大花园里绽放的这朵金花深深祝福。
(家印 定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