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川猪“走”天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川猪“走”天下
  本报记者 罗茂城
丰富的肉食基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全国除台湾以外,都能吃到四川的猪肉。近几年四川每年生产猪肉300多万吨,相当于1949年的20多倍。1987年生猪存栏数达5700万头,占全国的1/6,出栏数占1/5,省际间的调拨及外贸出口占全国的1/3。因此,四川生猪的起伏,对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人们记得,1987年下半年,全国生猪供应全面紧张,有26个省、市、自治区向四川求援。四川及时调出33万吨猪肉,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1986年以来,四川每年通过各种渠道,供应全国各省市鲜冻猪肉和香肠、腊肉等各种腌腊制品达50万吨以上,相当于1000多万头猪。
四川生猪喂的饲料较好,宰杀适时,因此,一般都瘦肉多,肉质鲜嫩。上海称川猪为小膘猪,北京、天津则直呼瘦肉猪。为适应市场需要,四川近几年来进一步改良猪种,大力发展商品瘦肉型生猪基地。截至今年,全省(包括中央)已投入3000多万元,在70个县建立瘦肉型猪生产点。去年基地县出栏瘦肉猪1975万头,占全省出栏肉猪总数的35%。
连续13年稳定发展
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从1977年算起,四川生猪已连续13年稳定发展,每年以4—8%的幅度递增。
为什么四川生猪能迅速持续发展呢?主要原因是领导重视,政策稳定,千百万农民养猪的积极性高涨。
过去四川生猪长期发展缓慢。在“文革”动乱期间,广大农民尚不得温饱,当然无法大规模养猪。1976年春,四川农村闹春荒,“天府之国”不得不从外省调进5亿多公斤玉米当口粮。那年全省生猪出栏才2000多万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较早地实行包产到户,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养猪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为调动和保护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养猪事业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省、地、县各级政府都有专人负责,并制定各种鼓励发展养猪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同时,各地把发展养猪事业纳入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有的县还同区、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奖金挂钩,签订发展生猪生产的责任书,超奖减罚。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鼓励下,养猪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大批像安县“养猪大王”刘定国、仁寿县“养猪状元”陈道怀那样的养猪专业大户。同时,四川还制定了一整套稳定的养猪政策,不管是猪肉紧俏还是猪肉“胀库”,从不轻易变更。
得天独厚的饲养条件
四川生猪所以能产量高,肉质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得天独厚的饲养条件。
首先,四川农村广阔,有2200多万农户,家家户户向来有养猪的习惯。旧时农村就有“黑毛猪,家家有”的俚谚。四川乡镇工业不像沿海省、市那样发达,工副业门路不多。对一般家庭来说,养猪虽然微利,但类似银行“零存整取”的储蓄,还可积造大量优质有机肥料。因此,许多农民虽然不那么愿意养,但又不得不养。养猪一直是农家的一项主要副业。目前,农村每户平均养猪2.6头。四川农户基数大,如果购销利益稍加调整,同时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进一步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潜力仍然很大。
其次,四川气候温和,四季长青,猪饲料较多。四川每年产酒近百万吨,酒糟14亿公斤,这为发展养猪事业提供了大量优质饲料。据有关部门测算,北方农村养大一头猪,需花原粮200—300公斤,时间要10个月左右;而四川只需原粮150公斤左右,快的半年,慢的七八个月就可出栏。因此,近几年为鼓励农民养猪,上海规定农民每交售一头肥猪,奖售平价饲料粮200公斤,天津150公斤,北京100多公斤,而四川只35公斤。对国家来说,在四川发展养猪是最合算的。此外,北方气温低,生猪本身消耗大,出栏时一般膘厚;而南方气温高,猪长得快,自然瘦肉多,更符合消费者需要。
近几年来,四川大抓生猪饲养技术改造,推广杂交猪,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熟食为生食,并且适时宰杀,不养大肥猪,既改进了猪肉的质量,又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经综合技术改造,平均每头猪可降低生产成本约30元。
谨防川猪滑坡
这不是危言耸听。
目前川猪生产是稳定的。但是,在好的形势下面,也隐藏着种种有碍川猪发展的问题。如不注意及时解决,难免会造成川猪滑坡,从而影响全国的市场供应和外贸出口。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近年来生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造成猪粮比价大幅度下降,使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个别地方已出现生猪滑坡的现象。以生猪的主要饲料玉米为例,去年每公斤0.72元,今年涨到0.9元。目前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1∶5.5,而四川是1∶3.2,在全国最低。
此外,在生猪生产与销售上,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农民养猪一年,不如个体屠户卖肉一天。再是有的兄弟省市淡忘了在关键时刻帮过大忙的四川这个“酒肉朋友”。有的强调自己今年“胀库”,延缓调拨计划,转嫁困难;有的则调了肉不给钱,给四川“打白条”。据统计,到今年6月底,仅几个大城市就欠四川1.8亿元肉钱。四川有关部门没法,只好同样欠着下面,最终吃亏的是生产者,农民拿着7000多万元的“白条”干着急。为了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四川省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各兄弟省市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四川渡过难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