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经济要振兴 交通要先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提要:在我国要不要发展高速公路?较长时期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这一期交通运输问题讨论,以辽宁沈大高速公路建设为例,说明在那些交通特别繁忙、运输量特别大、经济效益好的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高速公路还是必要的。
  经济要振兴 交通要先行
  辽宁省省长 李长春
辽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又是东北及内蒙古东部从海陆沟通全国和连接欧亚的交通要道。能源、交通是长期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狠抓能源、交通,把它做为改善辽宁投资环境,加速辽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我省辽东半岛对外开放以来,交通运输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有了沈大高速公路,就改善了投资环境。
如何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我们认为,五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我们从上一届政府开始,就从大交通的观念出发,搞好全省交通建设的规划。主要是建立海、陆、空立体交叉,海内外全方位开放的交通网络。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因此更需要有长期打算,有周密的规划。几年来,我们围绕着形成以大连为首,包括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在内的“五口通商”的港口群,先后在扩建大连港的同时,在丹东新建了大东港,以沈大公路为重点,形成从大连即辽东半岛的前沿、到以沈阳为中心的抚顺、鞍山、辽阳、铁岭中部城市群的腹地的公路交通大动脉,用高速公路这条大动脉,把前沿与腹地连接起来。并进一步形成以沈阳为中心,通往中部各个城市的高速公路网。我们准备下一步建设沈阳到抚顺、铁岭、本溪的高速公路,形成高速公路网。下一步还要考虑用环绕辽东半岛的环海公路,把五个港口城市连接起来。在铁路建设上,我们积极申报、争取建设沈阳至山海关的第三条铁路,估计在“八五”期间能够动工。同时还要加速航空港建设,进一步扩大为石油化工服务的管道运输体系。努力形成一个海、陆、空立体交叉的运输网。
在沈大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最突出的矛盾是资金问题。国家交通部给我们很大支持,我们也非常理解当前国家整个经济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不等不靠,先干起来,再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十六字方针。第一条叫“政治动员”;第二条叫“行政干预”;第三条叫“经济补偿”;第四条叫“各方支持”。从实践上看,在当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十六字方针的效果还是好的。
我们建设这条路困难很大,而要管好这条路就更难。我们遇到了社会上传统观念、人们旧的习惯势力、落后意识与现代化设施形成的强烈反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提出一个十六字方针,叫做“集中统一、高效特管、各方协作、各司其责”。按照这个方针,我们实践了八个月,虽然问题还很多,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步理顺。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一个介乎于普通公路和铁路之间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铁路是高度集中统一,公、检、法全套的半军事化管理。高速公路管理并不需要像铁路那么严,但又要比普通公路严格得多。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模式正在努力进行探索,实现一个相对集中统一的管理,做到管理与处理事故高效、迅速。要在省内公路上把它做为一个小“特区”来实行特管。涉及到高速公路的方方面面要密切协作。计划在1990年全线建成通车的375公里长的沈大高速公路,目前已建成通车256公里。尽管没有全线建成,但已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全线比原路缩短47公里,设计日通车能力5万辆,年货运能力8000万吨,客运能力1.3亿人次,平均车速由30公里提高到80公里以上。仅减少车辆消耗一项,每年可创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交通事故率下降65%。沈大高速公路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使内陆城市也变成港口城市,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沈大高速公路使辽东半岛成为一个大城市整体,有效地把海陆空运输连结起来,促进了运输方式改进,优化了辽宁的投资环境。至于这条公路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传递信息、促进文明、加速物资流通等方面带来的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