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 治穷致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2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艰苦奋斗 治穷致富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李子奇 省长 贾志杰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甘肃同全国各地一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期以来,甘肃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片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这里,纵然有令人瞩目的丝绸之路和敦煌莫高窟,但给人们更深的印象却是一片无垠的荒漠和贫瘠的黄土高坡。“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是群众生活贫困和自然条件严酷的真实写照。但是,这一页,随着40年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历史。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为摆脱贫困落后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289座,水电提灌站12万多处,使全省的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400多万亩发展到13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由206万吨发展到593万吨。现代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企业总数达6000多个,形成了以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酒泉钢铁工业公司、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和刘家峡水电站等为代表的能源、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工业体系。交通、邮电、运输形成了连接西北与全国各地的运输通讯网络。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是甘肃阔步前进的10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了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好时期。全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比10年前分别增长了200%和124%。粮食连续7年稳定增长,今年又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贫困面由65%下降到20%以下。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已经停止,群众温饱有了很大改善。这些长期被认为“没治”的地方,初步找到了路子,看到了希望。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西地区,在“三西”建设的推动下,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艰难和困苦,磨练和铸造了甘肃两千多万各族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特殊性格和图强意识。从40年的历程中,甘肃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贫穷落后,光靠天不行,单靠“等”和“要”也不行,只有靠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能摆脱贫困,实现振兴,走向富裕。甘肃40年的成就,正是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艰苦创业过的广大干部群众,一代一代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得来的,是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结出的硕果。
40年的成就是巨大的,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我省脱贫致富的近期目标,更加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党的这个光荣传统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组织和动员全省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甘肃的事情办得更好。要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如一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充分利用甘肃的资源优势,更加大胆地改革开放。要卓有成效地搞好治理整顿,保持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和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在甘肃这样一个基础和条件较差的省份,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与兄弟省、区相比,我们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比别人花费更大的气力。我们坚信,有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有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有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2100万各族人民,再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附图表)
从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看甘肃40年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