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 建设青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4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艰苦奋斗 建设青海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 尹克升
新中国成立40年来,青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青海高原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军阀割据、兵荒马乱、遍地黄沙、满目疮痍的青海,今日已成为祖国西部的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的开发建设基地。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青海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交通、邮电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国民经济已经摆脱了单一的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落后状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49年到1988年,全省年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0倍,农牧业总产值相当解放前的4倍,主要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6.03倍;1988年与1951年相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127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8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92元,大多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群众的衣、食、住、用有了明显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也为青海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今天的青海已成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青海地大物博,江河源头、戈壁盆地和千里草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给青海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不仅使青海的生产力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而且迎来了青海开发建设的新时期。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援和帮助下,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水电、湖盐、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展望未来,以黄河上游为中心的电力工业,以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原材料工业,以盐湖开发为中心的盐化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富有高原特色的民族用品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和高原旅游事业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经济优势,近几年我们在坚持抓好农牧业这个基础的同时,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资源开发,重点发展资源、能源、原材料和地方加工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技术和条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推动经济建设和开发事业稳步发展。
回顾青海40年来的历程和变化,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胜利的保证,力量的源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青海人民的今天,也不会有青海的发展和进步。
40年来的历史和经验还告诉我们,在青海,事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富裕,还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青海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自然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要使青海各族人民逐步走上繁荣、富裕的道路,坚持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更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地为青海建设事业多做实事,多做贡献,坚持一切从青海的实际出发,经常注意创造性地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青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我们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步骤更加符合青海的实际,符合青海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全心全意为青海各族人民谋利益。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努力,青海很快富裕起来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