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门巴人与边防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门巴人与边防军
  杨辉林
翻开西藏地图,顺着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看,大拐弯处便是素有“高原孤岛”之称的墨脱县,这里住着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兄弟民族——门巴族。
在这里采访,笔者看过曙色和晚霞相连的白夜奇景,听过松涛与江水交响的天然音乐,尝过“竹筒饭”和无鳞鱼的美味,欣赏过热带雨林神奇瑰丽的风光,领略过门巴族奇异的风土人情,但最拨人心弦的还是门巴族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厚谊。由于雪山阻隔,不通公路,驻地偏僻,信息闭塞,门巴人民和祖国内地的兄弟民族交往不多。在他们的心目中,常年驻在这里的边防军便成了祖国可亲可敬的代表。
在门巴族最大的聚居地——地东村,人们激动地对我说:在门巴族的历史上,有许多破天荒的新事都与子弟兵有关。
——第一面五星红旗是解放军插进门巴山村的。从那时起,在雪山密林中流浪的门巴人定居了。在部队的帮助下,进行了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第一个商店是解放军筹建的。过去,门巴人民世代与世隔绝。人们要买盐巴、茶叶等日用品和出售土特产品,往北要翻4800米的多雄拉山,往南要越1500米的更邦拉山,路途十分艰险。部队进山后,便从林芝、拉萨、成都等地采购门巴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村寨建起了便民商店。
——第一所学校是解放军创办的。门巴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过去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为了帮助他们摆脱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部队主动腾出营房,添置教具,抽调教师,在原始森林里办起了门巴学校。
——第一座发电站是解放军帮助修建的。部队翻山越岭,勘测水源,选定建站地点,斗酷暑,战严寒,建立一座小水电站,解决了门巴人电磨、电锯、脱粒等的用电困难,不少门巴人家里也用上了电灯。现在门巴山村已不再靠酥油、松节照明了。
——第一条骡马道是解放军修筑的。这里荆棘丛生、乱石嶙峋、浊流横溢,困难重重,暴雨、飞雪、骄阳变幻莫测。子弟兵战胜各种困难,凿通“老虎嘴”,架通栈道,在陡峭的多雄拉山上修出了一条通向门巴山村的“经济之路”,使它与祖国内地运输线相连。
——第一家医院是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建立的。昔日门巴山村缺医少药,遇到传染病流行时,三大领主就将病人焚烧、活埋或赶进深山老林困死。部队进山后,及时为门巴人民诊治疾病,培训卫生人员,兴建“红星医院”,深受门巴人民赞扬。
近两年,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军,和门巴人民共建文明村,进一步增进了军民鱼水之情。边防部队成立了“扶贫助富”小组,举办培训班,传授科学知识,指导群众科学种田和发展多种经营;干部战士从家乡带来水稻、玉米、蔬菜良种,教他们耕种,去年,墨脱县的庄稼获得历史上最好的收成;部队电影组穿密林、攀山崖、涉溪流、过吊桥为群众放电影和录相;“学雷锋”小组经常深入村寨理发、背水、治病,照顾老人。子弟兵爱护、关心门巴人民,门巴人民也热爱解放军。去年,部队整修阵地,德儿功、背崩、格林村的群众全体出动,帮助部队抬木料、挖工事、修掩体,使部队提前完成了战备施工任务。部队训练紧,玉米成熟时一下子收不完,当地100多名群众自发来到部队帮助抢收。
今天,寨里有这样一首歌:“共产党啊红太阳,照在门巴村寨,暖在门巴人心房。解放军啊明月亮,赶走魔鬼驱黑暗,门巴人民喜洋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