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月夜南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5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夜南曲
  陈瑞绕
星移物换,岁月流年,许多往事如梦如烟,随着时序消逝而淡忘了。不知何故,故乡的月夜南曲,却使我难以忘怀,魂萦情牵。
透过如初雪一般皎洁的月华,隐约从家乡古镇传来了一阵悠扬动听的洞箫声和清亮激越的琵琶声,如丝如缕的乐音在江波上萦回不绝。悦耳的箫笛声中,听得出是一位嗓喉甜柔的姑娘,轻按寮拍,唱起了优美典雅的南曲;曲中有诗情画意的闽南风光,也有浓郁如酒的故土乡情,更有侨乡儿女对理想、光明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呵,这何止只是一曲乡音,不,这分明是综合着生活、劳动、爱情和艺术的深情的礼赞!我想,只有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能从心灵中倾吐出如此美妙的乡音!
悬挂在天心的明月,似乎是用圆规画出来的。十里江流细浪千叠,浮动着、跳跃着万点银辉。月光装满了夜泊江上的每一条帆船,也注入了我如痴如醉的心扉。
南曲声声,飘绕江天,令人尘虑顿消,恍如置身梦境。呵,一曲《出汉关》,唱出当年王昭君远离故国出雁门、
“漠风塞雨胡笳凉”的断肠哀怨;一曲《因送哥嫂》,唱出挣脱封建樊笼的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一曲《远望乡里》,倾诉不尽天涯游子思亲怀乡的惆怅;而一曲《元宵十五》,则抒发了海内外同胞欢聚侨乡古城,“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的喜悦心情……款款丝竹,袅袅乡音,有如江南早春飘来的第一阵夹带着花草芳馨的春风,幽雅、美妙而动人,使人不觉忘情地陶醉于其中,真个是“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不游”呵!
南曲,流传于闽南一带也许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便是在现代生活中,它所飘逸出来的旋律,也带着各个不同时期的鲜明印记。“音乐是一条河流”,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一朵生活的浪花,都反映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荣枯兴衰。
记得我童年时,家乡夜气如磐,一片荒凉凋敝。每当落日黄昏、冷月残夜,时常从小街穷巷传来阵阵如泣如诉的南曲,满含忧怨愁苦之声,在煤油灯下缝衣的母亲听了,忍不住叹息落泪,我的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那时的南曲艺人地位寒微,生活无依,备受歧视,过着“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凄凉岁月。南音艺术也奄奄一息,弦断箫咽,几近绝响。
直到建国以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南曲才又获得复苏、繁荣的生机。回忆确实叫人百感交集,思绪万端。南曲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共沉浮,同荣辱。但是,人民所喜爱的艺术,终究不是鞭风棍雨摧毁得了的。这些年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古城侨乡,闽南金三角经济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兴旺,市井村镇、长街深巷再度升腾起南曲乡音优美迷人的旋律,南音这一颗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又在故乡中秋、元宵的花灯月影里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采。目前海外南音社团数以百计,即使在美国唐人街,亦可见到龙的传人
“弄丝竹以寄情,闻乡音而怀土”的动人景象。自1981年以来,在古城泉州隆重举行了数次规模盛大的“海内外南音弦友大会唱”,那种举城欢腾、彻夜笙歌的情景,恰似蔚为大观的民间音乐艺术节。来自东南亚、香港、台湾的弦友与故乡同胞同台演奏,共振宫商,确是“一曲乡音传海宇,何人不起故园情?!”明月花灯辉映的东西塔下、洛阳江畔,飘绕不绝的南曲乡音定然会编织成深情的彩带,把海内外同胞那一颗颗渴望侨乡古城鲤跃龙腾的心,萦系在一起……
呵,故乡的月夜南曲,我真想化为一个音符,溶汇入你富于魅力的旋律里,深情赞美锦绣侨乡的迷人风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