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英雄路上新探索——访丹东铁路分局局长吴敬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7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英雄路上新探索
  ——访丹东铁路分局局长吴敬湘
  本报记者 李茜
丹东铁路分局属下的沈(阳)丹(东)干线是一条英雄路,它南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铁路接轨,至今留在鸭绿江大桥上的累累弹痕,记录了它在当年抗美援朝中的光荣业绩;它又是辽东工业区的一支大动脉,奔驰不绝的列车,每年把2000多万吨物资与3000多万名旅客送往祖国各地。
如同我国许多铁路一样,这条铁路干线如今面临着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客货运量日益增长,铁路处于超负荷运转;另方面,设备陈旧老化,70%的设备是1910年至1943年的“老古董”,80%的隧道超过了大修期。可是,近几年来,这里不断传出喜讯:生产节节上升,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年年超额完成。尤其令人惊异的是,经过铁道部派出的轨检车严格检查,干线质量全部达到优良,成为沈阳铁路局唯一全部线路达到优质的单位。
为什么这条老旧铁路能迸发出新的活力?丹东铁路分局局长吴敬湘的回答是:重要的是在改革中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1986年初,沈丹线上接连出了几起事故,其中一起重大事故造成铁路运输中断8小时。分局几位领导干部下去,一站一站地检查,分析,证实事故的发生固然与设备老旧有关,但主要是工务部门的养路工精神不振,纪律松弛。问题出在人身上。局长与党委书记等几个领导干部没有责怪工务部门的职工,而是坐下来听干部、工人提意见,最后制订了一项等级工区奖励办法,把工区按成绩好坏分为三等,订出具体要求,既有生产方面的,也有精神文明方面的。比如,是否败坏路风、损害社会治安等,都在考核之列。每季度检查一次,不同等级工区享受不同待遇。这个新办法实行后,工务系统3200多名职工的精神面貌迅速改观,他们精心养护线路,打架斗殴一类事几乎绝迹。
吴敬湘过去是做技术工作的,1983年开始担任分局领导工作。几年的东碰西撞,他越来越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丹东分局有长达595公里的铁路干线与三条支线,64个车站,39个基层单位,2万多名正式职工,加上集体企业的近万人,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果缺乏社会主义觉悟和主人翁责任感,松松垮垮,没有严格的纪律,怎能承担越来越重的运输任务?
他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一阵风,一定要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精神文明制度化。
过去,丹东铁路分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管生产的不管思想,管思想的不管生产,用铁路上的行话来说,是两股道上的车,各跑各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分局领导积极摸索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现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大为加强,分局1.2万名青年工人中,共青团员有6000多人,团干少,经费缺,开展工作困难。今年初,全局增加了20多名团的专职干部,增拨了2万元活动经费。目前全分局按层次建立了38个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434个管理小组和1345个活动小组,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生产任务与思想工作一起抓,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同样列入企业计划,进行考核。今年一季度,分局全面考核、检查了38个基层单位,好的受到奖励,差的受到处罚,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
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起了骨干作用,从分局到基层新建的政工部门,基本上由原来做过党务工作的同志组成,继承了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
根据形势需要,今年丹东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干部广泛同干部、工人、职工代表、离退休人员,开展了双向交流和谈心活动,加强形势教育,宣讲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职工中的思想认识问题。
现在丹东铁路分局已初步改变了思想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状况,出现了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可喜局面。去年分局被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在今年五六月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期间,全局生产正常运转,职工情绪稳定。吴敬湘深有感触地说,在过去几年里,企业从生产型跨向生产经营型,又从生产经营型跨向经营开拓型。现在,正在上第三个台阶,即从抓物质生产型跨向既抓物质生产、也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就能保证企业不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