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个体户手中的票子哪里去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个体户手中的票子哪里去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收入在数万元以上的个体户日益增多。然而在银行的储蓄帐目上,并未发现多少单户存款在万元以上的。这些个体户的票子哪里去了?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热衷消费。调查表明,个体户挣得的钱除一部分用于扩大经营外,大部分用于房屋建设和高消费,购置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消费品。更突出的是,一些个体户不惜重金,相互攀比,新房、小洋楼拔地而起,有的设计之精巧,装璜之豪华令人咋舌。
“体外循环”。由于结算方式的改革仍不能适应个体户进行商品交易的需要,资金大量“体外循环”的现象非常普遍。突出的表现是一些个体户为了采购物资、商品等,腰缠万贯,四处奔波,有的还随身雇用了保镖。据抽样调查统计,这部分“体外循环”的资金占到个体户全部经营资金的20—40%。
放高利贷。商品经济越发展,资金就越活跃,特别在银行紧缩银根的今天,个体户向银行贷款的渠道基本上被堵死。因此,一些发了大财的个体户竟置国家金融法规于不顾,私下进行借贷活动,其利率远远高出银行贷款利率。个别国营企业在资金极度困难中也选择了向私人借高利贷这一途径。
持币待购。物价不稳造成一些个体户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心理,“存钱不如存物”,一遇物价波动或市场上出现紧俏商品时,他们便蜂拥抢购,囤积居奇,转手倒卖。
积蓄养老。个体户没有“铁饭碗”,为自己的后路着想,把节余的一部分钱积蓄起来。有的存入银行,有的则东藏西塞。
(1989年第8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任志华 王小林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