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从零的基点起飞 右江革命根据地工业建设初具规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8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从零的基点起飞
  右江革命根据地工业建设初具规模
零,是空白的标志。解放40年来,右江革命老区的工业建设就是在零的基点上迅速发展的。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和领导的红七军浴血战斗过的地方。解放前,右江一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政治黑暗,致使经济十分落后,百色地区的重、轻工业均为零!
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右江一带的工业空白史。国家先后用于百色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5亿元,特别在改革10年间又新投资了4.2亿元,全地区先后建起了黑色和有色金属矿的采选、冶炼和加工业,以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加工、食品、纺织、造纸、电力、石化、医药、建筑材料等32个行业共644家工矿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右江盆地为中心,辐射百色地区各县的工业网络。近几年来,全地区还涌现出20多家具有民族特色的外向型企业,出口产品达20多种。
党中央为了加快右江老区的经济开发,近几年又将国家一批重点工程作为扶贫项目,安排在这里兴建:开发储量达10亿多吨的平果铝矿,建成后可成为祖国南部最大的铝都;开发百色盆地石油资源,使之成为我国南方内陆100多个中小型盆地中第一个开发的油田;今年,又将南(宁)昆(明)铁路列入新线开工计划,年投资1.5亿元。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右江老区乃至大西南的振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40年的历程,是右江老区工业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的历程。1988年底,全地区工业总产值达5.6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50年增长112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3.3%上升到44.8%。
(韦振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