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羊毛未必出在羊身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8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直言不讳

  羊毛未必出在羊身上
  寇占文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话恐怕不会有人有疑义。羊毛不出在羊身上,还有出在猫、狗、驴乃至其他什么身上吗?不过,现实真有“羊毛”不出在“羊”身上的怪事。
报载:某县党政机关刹公款吃喝风,几天之内便“风止浪平”。然而企业的吃喝费用非但未减,反而又上了“台阶”,监察部门穷追细查,原来个中“猫腻”,是某些党政机关的吃喝费悄悄地转嫁到了企业。瞧,这“羊毛”出在了哪?
报载:某局领导朝思暮想购买进口轿车,无奈“财神爷口袋”闹饥荒。局头头眉头不展之时,下属发挥了奇妙神通,“变通”来了“银子”若干,终使领导如愿。这“羊毛”又没有出在“羊”身上。
还是报载:某些医院为了“扩大收入”,不仅将雀巢咖啡、葡萄酒作为“药品”开给病人,还将乳罩、珍珠项链等作为“药品”送到病员手中,甚至还有将冰箱、录放机开成“药方”的奇闻。此“羊毛”又没有出在“羊”身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现象呢?
这几年,我们有些“规定”、“纪律”太原则,太模糊,孰是孰非不具体,不分明,眼睁睁地被人钻空子。此原因之一;政策不一,顾此失彼可算是原因之二。譬如,对群众反对的公款吃喝风本应上下左右来个“一刀切”,用不着什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些地方只对党政机关进行了规定,对企业则未置可否,结果便出现了“机关吃喝,企业出钱”——“羊毛”不出在羊身上的怪事;原因之三便是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有些“规定”和“纪律”,只明确了“不准”如何如何,而没规定违反了该“怎么办”,于是有些人把一些“红头文件”看作是“银样蜡枪头”,有恃无恐,想咋办还咋办,结果“按倒葫芦浮起瓢”;再就是“规定”搞得很严,但执行“规定”的“裁判”不严,明明不准搞“遇到红灯绕着走”的一套,可“裁判”眼开眼闭,手一挥,违纪者溜之乎也。有这样不按“章法”办事的“裁判”,难怪有人敢在“三令五申”下兜售其奸,执行政策走样!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从中央到地方都正在逐步进行廉政建设,一些“规则”也日趋完善,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怪事今后一定会减少以至于制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