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松江省集贤县小明甲村刘文彬互助组 使用马拉机械农具去年粮食产量大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5-22
第2版()
专栏:

松江省集贤县小明甲村刘文彬互助组
使用马拉机械农具去年粮食产量大增
松江省集贤县五区小明甲村刘文彬互助组前年和去年使用苏联式马拉农具,收到了增产的效果。这个组共有七户,有男劳动力十二名,女劳动力八名,耕地四十八点零三垧;现有耕马十二匹,大车六辆。这个互助组在一九五零年开始试用苏联马拉农具时,组员们认为新农具不好使;等到种小麦的时候,谁也不愿先种。组长刘文彬首先带头用播种机把自己的小麦种上,多数组员才跟着使用。他们看见小苗出的又齐又青,非常高兴。但后来遇到天旱,用新农具种的小麦比用旧犁种的稍黄了一些,组员们就大闹起来,都说:“这机器可把咱们坑苦啦!”这时当地中共支部召开了支部会议,决定要帮助刘文彬组更好地使用新农具,给群众做出榜样。会后,刘文彬组内的党员们带动组员铲地抗旱;加上后来落了一场小雨,麦苗逐渐兴旺起来。到了秋后,这个组平均每垧小麦的产量达到二千五百斤,比一般用旧农具种的多产了五百斤。最坏的也打了二千斤。组员们从此扭转不相信新农具的思想,逐步采用了全套马拉农具。
刘文彬互助组使用新式马拉农具以后,两年来有了以下的变化:
一、扩大了耕地面积,做到农业和副业结合。因为新式马拉农具轻便好使,妇女和半劳动力都可以和男劳动力一样地参加田间作业。两年来组里的四十八垧地由八名妇女和三名“半劳动力”负责耕种,替换出了男劳动力及部分耕畜,新垦荒地三十二垧,并组织了部分劳动力出外拉脚,使单纯经营农业的互助组变成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
二、培养了积极分子,给改进技术打下了基础。刘文彬互助组自使用新式农具以后,对改进技术、提高产量逐渐有了认识,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组内的生产积极分子。两年来培养了妇女杨桂枝成为领导妇女生产的积极分子,培养李进宝成为打头的,培养刘凤岐成为使用新式农具的技术员。这些人都成了组内的骨干,在生产上发挥了带头作用,使互助组日趋巩固。
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生产资料。使用新农具后,因土地可以秋耕深耕,产量逐年增加。一九五一年小麦产量比一九五零年又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四,平均每垧达到三千一百斤。刘文彬自己的八亩半地更收获了四千二百六十斤(合每垧五千零十斤),超过常年产量一倍多。产量的提高引起了组员们扩大生产的要求,一九五一年共添了四匹马、两辆车,大家的生活逐渐走向富裕。
刘文彬互助组使用新式农具收到增产效果的事实传播出去以后,对附近的农民群众起了很大影响:一九五一年春小明甲村组织了十八个使用新式农具的互助组,集贤县全县使用全套马拉农具的互助组扩大到四十三个,到秋后又扩大到七十一个。这些互助组大部分都是由小型互助组合并起来的,一般组都有十五个以上的劳动力、九匹马、五十垧左右的耕地。这些组因为都是以使用新式农具为主组织起来的,一般都打下了巩固发展的基础。(附图片)
这是一部四行播种机,它能够使种子均匀地落到地里,使农作物生长整齐。每天一个半劳动力和一匹牲畜可以播种四十多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