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四十年城市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9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四十年城市巨变
建城已有3000余年历史、五朝建都也达800年之久的古城北京,在短短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北京正以崭新的面貌,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阔步前进。
首 都 功 能 显 威 力
40年前,当人民政府接管北平城时,这里的建筑精华只是昔日的皇宫、禁苑、坛庙以及皇亲国戚、达官显要们的私宅府第,多已年久失修,黯淡破旧;广大劳动人民则生活在阴暗低矮、残砖断瓦的杂院里。北平许多地方凋零破败,满目疮痍,一片衰落景象。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国内交往中心。这一性质同国内其他城市是不同的。市委、市政府按照首都功能的要求,坚持为中央服务、为国际国内交往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对旧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五十年代,当新中国处于第一个十年的时期,一批批新建筑就已相继落成。以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军事博物馆、华侨大厦、北京工人体育场、钓鱼台国宾馆为代表的“十大建筑”拔地而起;天安门广场经过不断改建,与周围气势磅礴的建筑相互映衬,更显出这世界最大广场的恢宏壮阔、庄严神圣。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同古都风貌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不但为北京绘出了雄伟壮丽的画卷,更加引起全国人民的向往,而且向全世界显示了人民共和国的宏伟力量和蓬勃生机。
八十年代,北京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建设飞速发展,首都功能大大加强。北京图书馆新馆、彩电中心、首都机场候机楼、国际饭店、长城饭店、抗日战争纪念馆、大观园、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剧院、地铁东四十条车站等新的“十大建筑”相继建成,造型别致的新建筑比比皆是。40年来,城市范围从109平方公里拓展到750平方公里,再向外延伸,则是黄村、昌平、燕山等新崛起的卫星城。北京,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欣欣向荣图景。
40年来,北京兴建各类博物馆25座、公共图书馆21个、文化馆360个、影剧院65座;各类学校成倍成十倍增多;体育场馆遍布城乡。从现代化高科技密集的中关村,绵延数公里的学院路,到古色古香的琉璃厂文化街……都显示了首都文化中心的特色。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交往中心的要求,北京兴建了大批国际国内交往设施,现已拥有首都宾馆、王府饭店等百座现代高级宾馆,以及大批旅馆、饭店,接待海内外宾客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以往国内外宾客住店难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缓解。
建 了 7 个 北 平 城
在短短的40年里,北京建设的各类房屋总面积达到了1.5亿平方米,大大超过了800年建设的总和,相当于7个旧北平。
近几年,北京每年竣工各类房屋总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居世界各大城市之冠。
人民政府坚持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大力兴建了居民住宅和配套服务设施。上百万户从低矮旧房迁入新居的数百万北京人,亲身感受到了北京的巨大变化。1949年,全市只有民房1354万平方米,1988年底,全市居民住宅已达8265万平方米。40年来,北京新建住宅7500多万平方米,是解放初期全市住宅总面积的5.4倍。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住宅建设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左右。3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兴住宅小区达到120多处,遍布北京四城。40年前,北京城市人口不足200万,人均住宅面积只有4.75平方米,很多人家三代一室、四世同堂;40年后的今天,北京城市人口已膨胀到600多万,而人均住宅面积却上升为7.17平方米。市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仅住宅一项,40年来投资就达149.2亿元。
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40年来全市新建医院400座,对原有的45家医院也进行了改建扩建。大批住宅区内栽花植树,环境舒适,服务设施配套,与解放前的破屋陋巷相比,真有天渊之别。全市商业服务业网点去年达到11.1万个,相当于解放初的5.6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解放初只有2.8亿元,1988年猛增到234.3亿元,群众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大大缓解了。
市政设施建设大发展
水、电、气、热、道路、通讯、邮政等市政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北京发挥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作用的前提条件。40年来,党和政府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180亿元。特别是近10年,北京市下大力气为现代化城市打家底、奠基础,大大增强了首都的城市功能。
1949年,北京只有两座水厂,日供水能力不过8.6万吨,吃自来水的居民不足1/3。40年间,全市新建了20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88.8万吨,城区居民100%吃上了自来水。城市供电能力也大大增强,全市用电量从解放初期的2亿千瓦小时,猛增到137.9亿千瓦小时。绝大多数北京人烧水做饭告别了小煤炉,从零开始,现已发展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165万户,城市居民炊事燃气化率达85.5%以上。城市各种形式的供热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已有80%的居民住宅用上了暖气。过去少得可怜的电话,如今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超过32万门,市内电话用户达23.6万户。
40年来,北京共修建城市道路2900多公里,比北京到广州还长500多公里。旧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道路呈棋盘式格局,严重阻碍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经过多年改造,特别是80年代加快改建、扩建,道路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在宽敞、快速的二环路建成之后,长48公里的三环路也已通车,目前又在修建北四环路。与此相衔的长安街延长线、德清路、昌平路、学院路、京密路、京石高速公路等,形成了四面辐射式的新格局。现代化的立交桥已遍布全城,仅城市立交桥就达23座之多。沿二环路驱车疾行,在绿荫环抱、鲜花簇拥之中,一座座立交桥宛若颗颗明珠,镶嵌在“翡翠项链”上。1984年,三环路上三元桥建成通车,规模居全国之首。如今,南外二环又有十几座立交桥通车,其中,美丽舒展的玉蜓桥比三元桥又大得多了。
京城无处不飞花
40年来,由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绿化美化环境,北京市的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城市,道路、河道绿化长度由87公里骤增到2000多公里,复兴门、阜城门二环、三环等60多条城市道路建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林荫道。新建、扩建了大批的公园和街心花园。众多的古典园林得到了修葺和保护。公园由解放初的7个增加到了62个。各种树木已增加到17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在郊区,营造了片林、经济林4万多公顷,基本实现了村庄、沟、路、渠的初步绿化和农田林网化。郊区的林木覆盖率,已由解放初期的1.3%增加到23.7%。从平原到山区,形成了多层次的防风、防沙、改造小气候的绿色屏障,风沙危害大大减少。北京变绿了,变得更美了。
头一回承办亚运会
1990年将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是解放40年来北京也是我国头一回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新建改建的场馆达33个,3万名建设者正在夜以继日紧张施工,已有17个场馆竣工或投入使用,各主要场馆和配套的市政工程都将在今年底完工。举办亚运会,将充分显示我国政治、经济实力和科学文化等新水平,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谊,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文明、美丽、好客的北京,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这一盛会。 (张红新)(附图片)
  中国第一大立交桥——玉蜓桥雄踞在北京城东南。 叶用才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