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笑的海洋 情的浪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19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笑的海洋 情的浪花
  书诚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看了全军文艺调演的曲艺晚会,说句实话,我的感受是复杂的,在整个曲艺不景气的状况下,这次调演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虽篇数不多,但大都贴近现实,热忱歌颂改革开放中军营的新生活,讽刺作品则切中时弊,似带刺的玫瑰,散溢着生活的芬芳。曲艺在我军文艺工作中具有光荣传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的曲艺工作者都活跃在战斗的第一线,成为文艺轻骑兵。在这次调演中,曲艺也占有重要位置。反映部队生活,歌颂战士美好心灵的作品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大书一段事,小书一段情,把喜剧的手法、笑的手段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发现生活的美,讴歌生活的美。数来宝《慈母情深》、《我的朋友》、快板书《卫国忠魂》、《长街壮歌》、山东快书《黄瓜事件》都是以生活中的感人的小事为创作素材。特别是河南坠子《魂系南海》表现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未婚夫牺牲在海岛,姑娘到海岛来祭英灵,故事似很平淡,但情深意切。当她撕心裂肺地喊出“今天是你服役期满的日子,娘说:‘是接你的魂来了’”时,一种饱蘸着苦涩海水的爱,顿时化作了观众的泪滴。作曲家于林青的编曲又为此篇作品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相声《一“名”惊人》角度选得巧,以一位与雷锋同名的战士在生活中发生的几段趣事,反映了雷锋精神永存在人民心中。山东快书《子弹的对话》则独辟新径,结构巧妙,语言幽默。评弹《天涯黄昏后》通过海峡两岸相隔四十年又重逢的一对老人的对话,唱出了人民盼统一的时代心声。
讽刺型的作品不太好写,写过了虚假,写浅了又会隔靴搔痒达不到讽刺之目的。而此次调演中的许多作品对现实社会中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用辛辣的笔触、嘲讽的语言、恰到好处地给予抨击和鞭挞。像相声《哥儿俩好》、相声《送礼》、陕西快书《人生“蛋”》等。相声《半夜猪叫》通过连队杀猪时的几段趣闻,反映了目前部队存在的一些侵占战士利益的问题。唐文光的快板书《吃喝咏叹调》有力地抨击了当今社会上的吃公喝公等令人发指的腐败现象,可谓鞭辟入里,痛快淋漓。此作的结尾,用了“快住手,快住口,不能把人民的钱财变私有!”这固然直露了一些,但确实呼出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忧国、爱国、强国的急切心声。像《吃喝咏叹调》这样的少人物、多叙述、酷似散文体的曲艺的作品是一般演员难以驾驭的,而此作却以崭新的面貌、娴熟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曲艺艺术易学难工,貌似小道,内涵却深。在曲艺创作中最忌油滑与庸俗,而油滑与滑稽、闹剧与喜剧、庸俗与通俗常常又只隔着薄薄的一层纸。唐文光在创作中的把握就很有分寸感。
应该说,在这次调演中无论从作品到表演,都有新的探索、新的追求。但是,也有不少作品还流于肤浅,创作的手法也沿袭程式。在咀嚼着一些新作的同时,时常发现早已被观众烂熟于心的台词和章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我相信部队的曲艺工作者一定能从这次调演中看到近几年的得失,使部队的曲艺有所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