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国策正在变成群众自觉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0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国策正在变成群众自觉行动
  雷剑玲
人称在中国搞计划生育是“第一难”,尤其难在农村。面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执著的传统生育观以及开放搞活之初畸生的各类无政府行为,不少仁人志士对中国的人口控制深感忧虑。这自然有其道理。但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举国上下都在努力,千辛万苦地做了大量工作,国策正在变成普通群众的自觉行动,人们看到了希望……
龙胜,16万人小县10年少生2.5万人
地处丛山峻岭的广西龙胜是个多民族自治县,28%的人口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全县119个行政村,有公路可乘车到达的不足一半,是国务院重点扶贫县之一。1974年以前,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千分之二十以上。
这里要不要控制人口、搞计划生育?县里各级干部和群众从人均水田和粮食产量、教育及卫生经费花销等多方面一起算了细账。苗族干部杨瑞清对他的同胞说:“计划生育讲得真,苗家儿女要记清,如果只顾多生仔,后代吃泥也要争。”这里诚实憨厚、对党和政府无限信赖的各族群众,素有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到女家落户并赡养岳父母的传统美德,大都能够自觉地接受计划生育安排。县政府把全县的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后,即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常抓不懈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所有乡镇和村公所都配备了计生助理和专职干部,使村村都有计生管理站,形成了工作网络。自1979年至1988年,这个县人口出生率由千分之一十九点四九下降到千分之一十二点九二,自然增长率由千分之一十一点九七下降到千分之五点九一,多胎率由23%下降到0.48%。10年里,这个只有16万人、少数民族占75%的贫困小县少生了2.5万多人。
勉县,7年无计划外生育
陕西勉县位于汉中盆地西部,人口39.9万。从1980年起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在占全县人口70%、土地只占21%的平川区,以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有特殊困难的夫妇生育第二胎;在占全县人口25%、占土地31%的浅山丘陵区,对允许生育二胎的条件适当放宽;在只占全县人口5%、土地却占46%、经济文化落后的深山区,本着照顾实际困难和优生优育原则,规定除痴呆、近亲及遗传病患者外,有计划地安排生育二胎。由于政策和方法符合实际,入情入理,群众十分理解和欢迎。1979年以来这个县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千分之一十四点二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八以下。已经连续7年没有计划外生育了,10年里全县总人口只增了1万人。而且,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如长河沟乡智力低下患者占现有人口的7%,而5岁以下儿童已无一例发病。
如东,20年人口只增8.56%,
收入却增10倍
历史上一直处在贫困圈里的江苏如东,197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通力尽职尽责把住人口和经济生产协调发展关,一手坚持抓计划生育、一手大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然增长率从60年代的千分之二十五左右下降到70年代的千分之四和80年代初的千分之三左右。即使进入生育高峰的近几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被控制在千分之八左右。
人口增长速度的锐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计划生育20年来全县累计少生约40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总量的35.84%。1988年与1970年比,人口只增加了8.56%,而工农业总产值却由4.69亿元增加到22.09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202元增加到1328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由73元增加到709元。南宫,群众依法自治落实国策
40几万人口的河北南宫市(原南宫县),1983年开始成立各层次的民间计划生育协会。全市从下到上形成了以育龄夫妇为主体,以计划生育积极分子为骨干,有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长辈和离退休的国家干部参加的,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协会依法自治,从改变旧婚育观、帮助独生子女家庭脱贫致富、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深入群众,做切实工作。群众性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这个市过去少数人给多数人做工作的被动局面,出现了多数人给少数人解思想疙瘩的新形势,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实现了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安定团结。近五六年来,这个市的计划生育率都保持在9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控制在千分之六左右,多胎率已下降到0.5%以下。
就是在1986和1987年两个人口生育高峰年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分别控制在千分之六点六七和千分之七点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