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写在第一个“爱牙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0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写在第一个“爱牙日”
  本报记者 艾笑
“人人注意口腔卫生,做好牙病预防工作。”这是邓颖超同志为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第一个“爱牙日”的题词。
尽管世界上第一把牙刷诞生在中国,尽管我国牙膏的生产能力要比目前的产量高一倍,尽管广告上推销牙膏的大战旷日持久,但现今中国城市人口的刷牙率仅为百分之七十,农村人口则不过百分之二十。
人体中再无别的部位能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了!一项权威的调查统计表明,全国有七亿多人患有不同的牙病。中国人平均每人有二点五个龋齿(虫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患有牙周疾病。由于这两种疾病的威胁,中国人的牙龄与寿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刚过四十岁的人,就不得不依赖假牙维持咀嚼功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向精细方向发展,加之食糖量增加很快,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还将一年比一年高。而时下我国口腔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口腔科医生与全国人口之比不足一比十万。如果只突击治疗全国已发生的龋齿,用现有的力量就需工作几百年,何况还有不断新发的病例呢!所以,所有牙医都告诫人们,牙病是治不胜治的,唯一的出路是立足于防。
防,尤其初级预防,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最重要的有效防范,就是早晚各一次用正确方法刷牙。可是,在中国,提高全民族的刷牙率还要进行艰苦的转变观念的工作。
怎样才算是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个规定:“口腔健康意味着稳定、舒适而无疾病,有正常的咀嚼、发音与吞咽功能,不影响其参加应有的社会活动。具体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卫生部长陈敏章说:“专业队伍的当务之急是重点抓预防项目,抓重点预防对象,如青少年人群。因为青少年为牙病的易发年龄,从青少年起加强口腔疾病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使其终身受益。
‘爱牙日’要年年搞下去,这将对提高全人口的自我牙健能力是一个大的推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