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开放给香港工业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1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中国的开放给香港工业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香港半岛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翔千
人生,有许许多多难忘的第一次,1979年初,我第一次到了中国西北部的新疆。那时,中国刚实施开放政策,到那里参观游览的海外人士还不多,考虑投资的就更少,很多东西对我来说还是个谜。现在回过头看,这趟新疆之行没有白费。我亲眼看到了广阔的牧场,大片还没有开发的土地,亲身接触了热情真诚的新疆人。我的投资设想变得比较具体、实在了。此后的一年多,我5次察访新疆,最后在合资协议书上正式签了字,办起了新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此外,我在上海、广东等地陆续投资,办了10多家规模大小不等的合资工厂。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对到内地投资设厂这样热心?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最不能忽略的是,内地有很多我们在香港办工业难以求得的条件。
我一直从事纺织工业,苦心经营近40年。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和友人合伙开办的第一家棉纺厂,每个工人平均日工资是3港元,土地、电力价格都是很低的。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每个工人平均日工资上升到七八十港元,土地价格昂贵,电力也不再便宜了。香港政府采取高利率政策,致使已面临困境的众多中小厂家难上加难。在1978年至1980年间,本地纺织业内好些厂都深感难以为继。
中国内地的开放,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新机会。内地原料、土地、劳动力等条件,都是我们在香港继续发展所需要而又难以寻觅的。我们到天山建厂时,那里虽是一片荒芜,道路不平,供水供电也谈不上,但土地、劳动力不缺。几年努力,这里就建设起来了。去年一年,我们的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突破了两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近5000万元。这番事业,若囿于香港,那是无法实现的。如今,仅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和我在上海投资的上海联合毛纺织
(集团)有限公司,已共有员工5000多人了,而整个香港300多家毛纺、毛针织厂,总共也才5000多工人。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等于表示到内地投资设厂一切都会很顺利,事实上困难也不少,10年下来,发展有波峰也有浪谷。我觉得,这在工业发展成长中是很难免的。一个精明的实业家,应有阔大的胸怀,远大的目光。
最近,我到过北京,还到过珠江三角洲去参观、洽谈。我们洽谈的项目也有进展。我深信,香港的经济发展,不能没有工业。中国的10年开放,已经使香港工业和内地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
(附图片)
香港中国银行新厦。 新华社记者 周家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