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我的事业就在这里”——访香港大学讲师程介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1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我的事业就在这里”
——访香港大学讲师程介明
本报记者 黄幸群
宛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把他紧紧吸住。程介明在香港生活的40年,几乎全是在学校度过的。9月的一天,记者与他相叙半天,话没离开过教育。
“我5岁随父母到了香港,”程介明说,“从小学到中学,先后就读过9所学校。其中,有教会办的,也有英文书院、中文学校。现在,不论谈起香港哪一种类型的学校,我都不陌生。”
程介明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应聘回母校培侨中学当了教员。后来,有一批年老退休的教员酝酿开办一所新的学校,让他当校长。这一当就是9年。他全部的心血都浇在校园里了。这段经历使他终生难忘。
听说,程介明后来在妻子的支持下,倾尽所有积蓄,远赴英伦求学。终于在1978年获得了教育规划和政策分析的博士学位。如今,他在港大讲授教育行政管理课程,经常有不少香港官立、私立学校的人士上门找他,请他为学校“诊病”,提供改善学校管理的建议。
当话题从往昔的追忆中回到现实时,程介明话更多了。他说:“现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除了日常教务,压在手上的研究课题就有好几个。”他扳着手指数:“第一,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约,为一个国际研讨会准备一份总结报告,主题是近年亚太地区教育规划和改革的变化;第二,接受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的邀请,参与对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调查,预定在今、明两年中,奔赴浙江作专题调查;第三,受世界银行的委托,参与对内地困难省份提供教育经费援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外程介明正在主持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份“教育工作者专业守则”的草拟工作,还被选为香港“教师中心”的管理咨询委员会主席。
“你是决心留在香港继续耕耘下去了?”
“是的。理由很简单,香港的未来不能没有教育。我是亲眼看着香港的教育一步步走过来的,在香港从事教育是我的心愿。而且,我感到香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有一种独有优势,那就是充当‘文化翻译’的角色。我很乐意为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交流尽一份绵力。”
程介明最后说:“近来,不少朋友善意地问我:你为什么不移民?我常反问:为什么要移民?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移民与否的抉择。我的事业就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