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蓝眼睛里的中国——访爱泼斯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蓝眼睛里的中国——访爱泼斯坦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我从小在中国长大,和这块土地、这里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曾为中国革命成功和建设事业发展而骄傲。今天,在新中国四十岁的时候,我高兴,同时寄予希望。”中国建设杂志社名誉社长、经历了新旧中国的爱泼斯坦,闪动着蓝色的眼睛,向前来他的寓所采访的记者叙述着他最深切的感受。
“我激动得颤抖不已”
今年74岁的爱泼斯坦,孩提时随波兰籍的父母飘零到中国后,没想到现实把他推入中华民族生活的旋涡。三十年代他结识了中国人民的朋友斯诺。1938年,他参加了宋庆龄直接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总部工作。不仅如此,1944年,他随中外记者团访问了延安和晋绥抗日根据地。谁也没有料到,经历这4个月的采访,中国人民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给他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他说:“延安之行给我决定性的影响,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预感到新中国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诞生。”
可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他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爱泼斯坦回忆说:“我同妻子兴奋地参加了美国进步人士庆祝活动后,又单独举行庆祝。当我们走到纽约时报广场拐角处一家录音店前,我停住脚步,在录音室里给妻子唱起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虽说我的嗓音不太好,但我的心却激动得颤抖不已。”这张录音唱片至今他还珍藏着呢。
“我眼里的中国一切都变了!”当爱泼斯坦与妻子邱茉莉于1951年踏上离别7年之久的中国时,他们不禁大吃一惊,骨瘦如柴的饥民、无处不有的乞丐、无业游民不见了;横行霸道的外国殖民主义者以及他们的走狗也不知去向;吸毒、娼妓等社会丑恶现象也一扫而光。眼前是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们以“同志”相称,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团结一心。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举世公认的进步
爱泼斯坦走的是一条奇特的路,即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1957年他加入中国籍后,在他的蓝眼睛里中国似乎变得更加可亲了。他的寓所里有许多照片,发黄的黑白照片和新近搜集的彩色照片陈列在一起。它们像一幅幅不同时代的画页,每一细节都能勾起爱泼斯坦对新中国的爱。
“中国的进步是举世公认的!”爱泼斯坦说起中国的发展,带有特殊的感情。他说:“解放前,我所使用的钢笔尖、大头针等都靠进口。解放后,当中国靠手工造出第一辆吉普车时,全国上下为之骄傲。在旧中国我从没见到有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现在中国不仅能生产数百万台各种型号的拖拉机,还能生产数十万辆卡车和大小轿车。前几年,外国人带来彩电、录音机,人家都来看,觉得外国人多高明,可现在我们也都大批生产了。前些年,当我坐上中国造的飞机和从电视里看到发射火箭时,我同其他人一样欢乐。据我所知,现在,中国许多工农产品产量已跃居到世界前列,钢名列第4位,原油第5位,发电量第4位,煤、水泥、布、粮食、棉花、花生等都名列世界首位。中国也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电风扇、洗衣机生产国。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宏伟的现代化目标。”
爱泼斯坦的足迹遍及中国南北,生机勃勃的城乡和壮观的火箭发射场,都曾给他留下难忘的记忆。他曾先后4次进入西藏实地采访,每次三四个月。他比划着说,光笔记本就有一米多高,详细记录了这块土地在推翻农奴制后震撼人心的变革。
他拿出几本他的英文版著作给我看,其中一本是《西藏的转变》,厚厚的,内容有西藏的前后对比,宗教和农奴制,农业、工业、新干部,解放军在西藏,统一战线等章节。爱泼斯坦真实地把这个
“神秘”的世界屋脊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介绍给各国读者。他画龙点睛地说:“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变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爱泼斯坦在198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后,他观察中国的视野更加广阔,并有机会和中国的领导人一起议论国事。
记者问:“你如何看近10年来的中国?”
“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1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页。”爱泼斯坦说:“今天,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已超额完成。这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超过了建国后30年的总和。到公元2000年时,即便经济速度放慢一些,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可以再翻一番。到下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是说新中国诞生100周年时,整个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以为拥有世界人口1/4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本身,就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
提起爱泼斯坦为之贡献大半生心血的《中国建设》杂志,他说,《中国建设》也要和时代一起前进,明年开始将改名为《今日中国》,他将继续为之效力。
“我经常进行三个对比”
中国已做了许多事,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爱泼斯坦说:“面对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如何缩短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发展中的国家,任重道远。”
爱泼斯坦阅历深广,对事物颇有独到之见。他认为,中国现在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前进中、发展中的。例如,工业发展了,又导致了耕地减少,城市居民增加,出现了住房难、乘车难等问题;对外开放后把大量的技术、信息和资金引进中国,但确也使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有所抬头;思想教育忽视了,社会上重新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他说:“我们看到成绩时,也不能忽视因失误造成的困难;看到困难时,也不能灰心丧气。”
爱泼斯坦经历了新旧两种不同的中国,对许多问题感触很深。他说:“我经常进行三个对比:过去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我们已做的事和未做的事;我们已取得的成就和应该取得的成就。这样一比较,对我们国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我们的前途也就能满怀信心。”
值此建国四十周年之际,他向记者建议,具有历史意义的真理应该多加宣传。这个真理就是,没有共产党领导,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中国也不可能富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