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严是爱 松是害”——记樟树市委书记徐宜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2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严是爱 松是害”
——记樟树市委书记徐宜生
本报记者 赵相如
4年前,徐宜生担任江西省樟树市市委书记时,千头万绪的事压了过来。
他知道,解放以来,樟树这个县级市,连他已经换了17任市委书记,两年左右换一任,搞得人际关系复杂,人们都说:“樟树这地方工作可不好搞。”
樟树要上去,先抓什么?徐宜生反复苦思,下去调查,听取干群意见。
一次,有人告诉他一件事,让他吃惊。第三建筑公司有个采购员叫陈锻群,人称“樟树一霸”。他的弟弟、妹妹都是县级干部。陈锻群依仗权势,先后在全国各地诈骗钱财42万多元。1984年公安局将他收审,没过多久,又把他放了。有人问:“徐书记,这么处理姓陈的,民心能顺得了吗!”
“对!不管是谁,犯了法一定要执法如山,不能徇私情。”他想:“千头万绪要从人下手,干部问题不解决,工作怎么能搞得上去?”他立即召开常委会,统一大家认识,决定由公、检、法三家成立一个联合调查组。
事实查清重新审理后,陈锻群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的消息一传出,市民为之欢快叫好,而对一些喜欢拉拉扯扯的人来说,却产生了一种威慑力。
有一阵子提拔了一批知识分子当领导,有的丢了专业又不能适应行政工作,怎么办?徐宜生也是大学毕业生,明白实情。经过调查后立即表态:“量才用人,不要自己捆住自己嘛!”
经楼镇镇长敖菊根,为人忠厚,是名农艺师,可是搞一个镇的行政领导实有困难。徐宜生建议免除他的镇长职务,调到市委农工部搞农业技术本行,敖菊根很满意。
今年3月,徐宜生又把市里7名副局级的“三门”干部放到乡、镇去锻炼。有人说他:“你是不是太严了点?”他笑笑说:“不了解实际情况,光有书本知识,在市委机关里工作,日子一长准会判断出误,好比不锻炼身体的人容易得病一样,没啥好处。”他认为,干部选拔任用只能看德才,看政绩,摒弃一切关系学。
这年底,市委常委全部出马,对各部委、17个乡镇的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能者上、不行者下,调整了78人,为樟树市的发展一扫“人事关系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天,徐宜生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两首打油诗。
第一首:“樟树樟树,领导有方,白天无水,晚上无光。”
第二首:“灯不明、路不平,坑坑洼洼跌死人。”
面对这两首打油诗,他想:这反映了群众对市政建设的迫切心情。
可是市政建设需要钱,市里的经济要搞上去才有钱。樟树的四特酒全国有名。另外,人们称樟树为“药都”,只有抓住这两项优势,才能振兴樟树的经济。这时有人跑到上级那儿去告他的状,说他有12条罪状。
他很恼火,但一点不怕,继续按原计划干。12条罪状很快不攻自破,而全市财政收入每年以42%的速度递增。
有了钱,路修起来了。水电有了,还为市民盖了个水上公园,去年给上级上缴了4800万元,在江西全省近百个县(市)区中首屈一指。
这时有人建议:“市府办公楼是五十年代的,又旧又破;市委是借了六十年代的‘知青办’的楼在办公;现在几套班子挤在一堆实在摆布不开,需要盖个办公大楼了。”但是,你走进樟树市找市委、市府还得问人,它们在一条小街里。
“艰苦奋斗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徐宜生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说:“从大的方面看,花1000来万盖个市委市府大院,没啥了不起,也有这个钱;但是从严要求说,先不盖办公大楼,有什么不可以的?”
有人说徐宜生管得太严了,不理解,但也不敢违犯,怕徐宜生黑脸不认人。
现在清查干部家属经商、违纪盖私房这类事,在别的县(市),需要上级派工作组去。在樟树市查起来工作量不大,因为冒犯者很少,一查就明。干部作风正了,社会治安情况也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
谈到这一点,徐宜生总是说:“共产党员什么时候都不要有贪心。我提早一些对干部发出警告,严是严了一点,但是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呀!”
徐宜生来樟树市时是42岁,一头黑发;如今不过4年多点,他的头发秃了大半,而且开始灰白了。
我想,这很可以看出他在为樟树市的振兴中花去了多少精力与才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