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2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
万晓
今年是瞿秋白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观泉著的五十多万字的《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这是对他的一种隆重的纪念。
以往因为极左路线的干扰,瞿秋白研究困难较多。思想解放后,他被重新评定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传记作者才有可能在书中较为翔实、较为客观地叙述瞿秋白的一生。
因为传主是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作者把他放在时代的氛围里,尤其放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力求弄清楚时代给予他的影响;同时也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这些历史时期里的活动,从北京求学到饿乡游历,从主持中央工作到受到排挤打击,从上海的文化活动到留守苏区被俘牺牲等事件的描述,也考察了那个时代的国际国内革命斗争、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情况;既描绘一个从事政治运动和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又勾勒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正如书名所示,作者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做到这种结合,是与作者所掌握的丰富的材料、深厚的学力和高远的识见分不开的。
作者为搜集资料很下功夫,除大量文字资料外,还进行实地考察。
因为作者是在哈尔滨市工作,有地利,作者在该书“自中国至饿乡的路程心程”一章中,依据瞿秋白《饿乡纪程》中“哈尔滨得空气,满洲里得事实,赤塔得理论”的说法,对瞿秋白这段行程以及当时远东地区复杂形势给以较为细密的考察,并据他发现的新材料,提出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否有一条实际通道的问题,以区别于那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文字传述。他把这条通道称为“红色丝绸之路”。这不但对瞿秋白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很好的说明,而且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很有帮助。
又如在写瞿秋白从被捕到牺牲这段史实时,采访与瞿秋白一起战斗过的红军战士、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写得详细生动。
传记还渗透着作者的学术个性。
作者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多年,因此在这本传记中,对瞿秋白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卓越贡献以及运用这种理论分析中国文艺问题和作家作品方面的功绩;对瞿秋白同文化界的联系,特别是同鲁迅、茅盾等人的联系,都有详实的记录和独到的分析。
此外,对瞿秋白在党内斗争的功过是非,作者也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型的政治家,瞿秋白有他的弱点。作者刻画了他自身弱点、他的悲剧性命运以及他的痛苦的心境。作者不掩饰他的错误,指出这些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对于他最后一次披露心迹的《多余的话》,传记作者也给予较为中肯的分析。
这本书无论对熟悉、研究瞿秋白这个人,还是对熟悉研究那个时代,熟悉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我想是不无裨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