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我们是国家主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4
第1版(要闻)
专栏:共和国与我——国庆抒怀征文

我们是国家主人
安徽省砀山县官庄坝镇张老家村 张世居 王文香 刘福印 魏正德
一晃眼,已是10年前的事了。我们4个联名写的信《我们盼望实行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先是发表在1979年12月12日的安徽日报头版,6天后又转载到人民日报头版上。
谁能信,我们这些整天与庄稼棵子、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写了稿也能登上党中央机关报的头版!
那几天,那张人民日报在我们手里传过来传过去,看一遍又一遍。一阵阵兴奋,一阵阵欢笑。我们这些“泥腿子”,心里充满了主人翁的自豪感。
我们这几个庄户人,除了王文香年近花甲外,其余3人都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祖祖辈辈庄户人,听说过几个写文章、论国事的!我们怎么会想起给党报写稿的呢?说起来,这也是叫一肚子话给憋的。
10年前,那场可怕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时,咱农民的日子还是“红芋片子作主粮,老母鸡当小银行”,比现在苦多了。一个好劳力辛辛苦苦干一天,也就值四五角钱,农民住的,大部分是草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了。1979年,联系产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像星星之火一样点着了,我们的心也跟着点着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对呀,用这个法子,农民准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就像我们在稿中举的那个例子,生产队“大呼隆”的干法,那年种20亩花生才打500多公斤,社员自留地一亩就打一二百公斤。改了“大呼隆”,集体的地也能像自留地那样下功夫种好。
可是,盼来盼去当时砀山县就是没有责任制的影子。我们要求队干部实行责任制,队干部总是不愿意顺着我们的心意干。我们急得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4个人整整花了两个通宵,你一言、我一语地写成了这篇稿,说说我们的心里话。我们说:“我们都希望国家能够很快富强起来,群众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当前,在农村,实行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是发展生产的好办法,我们迫切地要求采用这种办法。”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心意与呐喊,飞向省城合肥,后来又飞向北京,飞向全国!
当初,也有一些人,包括一些干部,对我们的举动很不理解,说了不少风凉话,什么“赶风头”呀,“捞稿费”呀……听了真叫人生气。可是我们想,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该向党和国家说的话,就得理直气壮地说,怕啥!我们4人全是贫农出身。旧社会农民如何如何苦,年长的王文香至今还常常讲给大伙听。如果不是共产党、毛主席,我们一个个还不都是讨饭的料,哪有今天!我们这些人对党、对国家没有二心。拿王文香来说,1954年在这一带他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3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们饿过肚子,嘴上也没有一点怨言。因为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呀,当主人就要有个主人样子嘛!就这么着,不管人家说啥闲话,我们心里踏踏实实。
我们的呼吁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是符合党心、民心的。很快,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砀山也推广开了。我们的心愿终于实现了。10年过去了,还有人对我们说:“还是你们4个有眼光!”这不,10年来我们可真是一步一层天!现在生活虽说不上好到头了,但“常年吃细粮,住着砖瓦房,银行有存款”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砀山是全国闻名的砀山酥梨产地。这几年,我们响应县里的号召,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利用黄河故道沙滩,种了不少梨、苹果什么的。瞧着吧,再过个四五年,家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园,我们的日子就更红火了。
想想这40年,想想这10年,我们打心眼儿里感到,庄稼汉成了国家主人,全仗着社会主义制度好,仗着党的领导好!前不久发生动乱时,一些人竟然要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绝对不能答应的,也是亿万农民绝对不能答应的。
(张世居执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