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产粮状元鲁由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4
第5版(国内新闻)
专栏:

产粮状元鲁由海
湘长定
在湖南洞庭湖之滨,有个产粮、售粮“状元”鲁由海,他带领全家11口人7个劳力,承包村里16亩水田和138亩荒湖田。从1985年到1988年,共生产稻谷28.8万公斤,向国家交售26万公斤,人均每年向国家贡献粮食5795公斤,是当地人均售粮数的19倍,成为洞庭湖区有名的产粮、售粮状元。
常德市鼎城区冲天湖乡冲天湖村有片500多亩的荒湖滩,1985年以前由80多个农户承包。这里泥土虽肥,但由于地势低洼偏远、田块七零八落,沟渠不通,涝害频繁,三年两不收,大家都把它当包袱。1985年3月,村委会决定将这片荒湖收回,张榜发包。鲁由海左思右想觉得眼下党和政府鼓励多种田、多打粮,自家有条件再包上百把亩田。心头一热便毅然揭了榜,包下了138亩湖田。
回到家里,鲁由海把这事一讲,就像往热油锅里加了瓢水——炸开了锅。鲁由海思忖开了:荒湖田条件虽差,但肥力足,通过科学耕种是可以高产稳产的。再说,国家鼓励种田能手多包田。有优势作基础,有政策来“保驾”,怕什么?他把这些有利因素摆出来说服家里人,还算了一笔账:如果承包150多亩湖田,亩产就算350公斤,总产就有5万多公斤,收入能达1万多元。不仅家里可富起来,还可向国家交4万多公斤粮食。一算账,全家人开了窍,铁了心,第二天就开进了这片湖田。
为了尽快把荒湖平整出来,鲁由海心一横,贷了2000元款,搭上老本凑齐3500元,买了两台小型柴油机和两台耕整机。为了赶上插秧季节,全家人起早贪黑,歇人不歇机,风雨无阻,日夜苦干,用了近500个工日疏通了5条700米的排灌沟渠,新开了两条排水沟,加高了1500多米长的防水堤,平整田地50亩,把100多亩湖田全部及时插上了秧。
为了解决水稻栽培技术问题,鲁由海虚心向内行学习,向农技干部请教,有时到农科站去学,有时把农技干部请到家里田边指导,就是路上碰到也要问上几句。他还订阅了《湖南科技报》、《湖南农业》等农技报刊,通过学习解决了不少生产实际问题。由于栽插及时,科学培管,头年就旗开得胜,154亩稻田产稻谷7万公斤,比“大呼隆”时一个生产队的总产还多;单产455公斤,比原来“望天收”时提高了3倍;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75万公斤,总收入3万多元。
1986年以来,他继续在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上下功夫,先后购置了一台水泵,一台脱粒机和一台小型柴油机。还投入200多个工日、500多元钱,开沟3000多米,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渍涝灾害。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一季稻全部实行撩穗收割、稻草还田。1988年他还大胆进行了30亩稻田化学除草的新尝试,今年全面实行化学除草。1986、1987两年共生产稻谷15万公斤,单产达到487公斤,比1985年增加32公斤。1988年9月间连降暴雨,湖田地势低洼,四周积水下泄,154亩一季稻和晚稻全部被淹。但由于沟渠相通,排涝及时,全年水稻总产仍达6.75万公斤,单产达到439公斤。
靠地生财难!这是当前农村广大农民的普遍感叹。然而,1985年以来,鲁由海带领全家承包154亩湖田,辛勤劳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靠种地治穷致了富。1985年到1988年的4年间,上交集体承包款2.6万元,家庭粮食纯收入近10万元,人均每年收入2273元。开发荒湖种粮的较高效益对邻近村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1985年湖田每亩提留30元还没人愿意承包,如今每亩提留100多元,人们却竞相投资经营。500多亩荒湖滩地全部得到开发利用,先前的包袱变成了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