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破冰者”的眼光——访英国48家集团顾问庭伯莱克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9-28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破冰者”的眼光
——访英国48家集团顾问庭伯莱克先生
本报记者 陈特安
9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伦敦罗斯伯里大街英国48家集团总部访问了该集团顾问、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庭伯莱克先生。二楼客厅简朴、明亮。庭伯莱克先生就在这里热情接待我。这位老顾问三十五年如一日,一直从事英中贸易。庭伯莱克已近20次访华,足迹遍及中华大地,最近又刚刚结束他半个多月的中国之行,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40年来,中国已今非昔比,变化巨大”,庭伯莱克先生说,“别的且不论,就拿中国对外贸易来说,五十年代中期,记得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仅为10至20亿美元,如今已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他稍停顿后,继续兴致勃勃地谈起他最近的中国之行:“尤其近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住房、衣着等方面,更有着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国家中,在把灵活性引进计划经济体制方面,中国是一个先锋”。他由衷相信在不同经济思想间,能找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办法。
48家集团中像庭伯莱克这样的一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充满信心,远非今日始。当记者问及48家集团为何能成为西方发展对华贸易的“破冰者”时,庭伯莱克说:关键也就在于48家集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潜力充满信心。五十年代初,共和国还在摇篮里的艰苦岁月,西方大多数国家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英国一批有识之士顶住一切外来压力,组成一个有16家公司参加的第一个西方贸易代表团,毅然于1953年6月访华,达成第一个“中英贸易安排”,“凿破了西方‘禁运’的冰层”。因此,这个代表团一直被誉为“破冰者”代表团。翌年4月,为反对禁运,拓展对华贸易,他们在伦敦成立有48家公司参加的“英国对华贸易48家集团”。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48家集团坚持反对西方对从中国进口和向中国出口技术等方面的“完全不公正的限制和歧视”,“打破了又一层冰层。”此后,48家集团还一直在为“中国得到非欧洲共同体国家同等待遇”而斗争。
今年夏天,西方国家对华关系一度出现的气氛被视为另一种‘冰’,他接着说:“虽然没有禁运,但它已在贸易道路上设下了许多障碍”,“48家集团在这种局势面前,态度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同中国贸易的基础没有任何改变”。他认为,如果损坏了这一基础,那将是“两国商界和两国人民的莫大损失”。
于是,48家集团照例顶住了重重压力,决然于8月组团访华,并将于10月下半月组成70人的代表团,分组访问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48家集团已同中国七个省签订了总值达54亿美元的6年贸易计划。这一切表明,48家集团要再次成为拓展对华贸易的“经济破冰者”。
谈及开拓英中经济贸易新局面时,庭伯莱克分析说,就中英贸易而言,我认为,双方都已见到曙光。中英双方都有良好的愿望,并在近几个月里采取了大量措施来加强双边贸易关系。48家集团也正在采取对华贸易主动行动,我们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市场广阔,潜力很大,中国坚持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有利于发展经济和贸易;也是因为中英面向90年代的6年贸易计划为英国公司开拓对华贸易提供了“不平凡的机会”。
庭伯莱克满有信心地说:“依我看,英中贸易在下一个十年应该翻一番,48家集团应比翻一番还多。”“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48家集团的有识之士坚持发展对华贸易,是破冰者的高瞻远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