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月夜鱼塘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3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夜鱼塘边
胡炜东
十年不回故乡了。今年春上回故乡看望老祖母,我真没想到家乡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十年前那西北坡洼地的坑坑洼洼的盐碱坡,现在已是星罗棋布,粼光闪闪的养鱼塘。塘的四周,白杨钻天,垂柳拂地。看塘的老爷爷是俺县为数不多的老红军胡方江。别看这位老爷爷发须如雪,连眉毛都是白的,可他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连牙齿都没脱落。这片片养鱼塘由他一人看管,他却不要报酬。他穿行在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鱼塘之间,活像个老寿星,高兴了还唱两句梆子腔。老人除了两间蓝砖红瓦的瓦房之外,为了乘凉,他还在十几个鱼塘之间搭了个天棚和庵子。凉棚四周瓜果累累,蝈蝈高唱,真是如入仙境。谁能相信,这里在十年前还是个“春冬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光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的穷地方呢。那时别说养鱼、长树、种庄稼,连根烧灶用的火棍也找不来。当时流传着:“风吹盐碱起,漫天白如银;遍地粮不长,四十五里找火棍。”方江老爷爷指着那风景如画的柳青河两岸,笑哈哈地对我说:“这可真是十年变化不寻常啊!”他不无乐趣地说:“水在人管,地在人种,政策调动积极性。”
夕阳西下,整个大坡宛如一幅图画。柳青河上空,远远望去,飘起一层薄雾。这时从河里飞来几声“吖吖”的鸭鸣,那是放鸭人赶起鸭群到绿草丛生的河两岸宿营。方江老爷爷说:“过去咱这里的人光会种庄稼。现在人们忽然聪明了,什么养鸭、养鱼、造塘种藕、编织等都会了。”
吃晚饭时,我与老方江爷爷坐在瓜棚下,瓜棚上吊着的电灯泡亮了。这时我向四周望去,啊,整个鱼塘区的灯光全亮了。抬头向上看,上弦月也悄悄地升向中天,那蓝澄澄的天空上无数的星辰也一个个亮了。这时的空气似乎特别纯净。
一方方鱼塘碧波粼粼,塘里鱼儿浮上水面,有的鱼儿可能是受光的引诱,扑扑愣愣向上跳着,按照老方江爷爷的话说:好像杂技团里撂刀子一样。我与老爷爷吃着鲜鱼、嫩鸡、瓜豆、青菜,喝着当地有名的“双头黄”酒,好像置身于美妙的童话世界里。
酒足饭饱之后,方江老爷爷说:“你看你的书,我编我的篓。今年是咱苹果园的‘大年’,挂果多,得多编织些荆条篓子。”我笑了笑说:“老爷爷,我来到家乡所看到的一切,是在书本上看不到的。我这也是在读书,读大自然这本大书。”说得老爷爷哈哈地笑,连枝头上的斑鸠也扑扑愣愣的被笑醒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