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与地震作斗争的人们——访国家地震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与地震作斗争的人们
——访国家地震局
本报记者 蒋涵箴
毁灭性的大地震是极其可怕的天灾,它来势之猛、破坏之大可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尽管已是13年前的事了,可留下的伤痕仍然记忆犹新。路过北京复兴路63号,迈进国家地震局的大门,一个念头在我脑际掠过:“中国到底能否预报地震?”
这幢大楼里的科研人员并没有马上回答我的提问。先是在地上铺开了一张极大的中国地图,上面标着无数的红剪头,这就是他们近20年来对全国主要地震活动带所作的基础研究,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地区有发生地震的条件。通过这次调查,地震工作者对中国地震发生的规律性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这张地图是根据几千年来积累的资料及大量的地质调查后绘制出来的,这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唯有中国发布地震短期预报有关地震的记载十分久远,我国文字记录中所描述的地震现象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地震科学却十分年轻,本世纪才得以发展起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旧中国给地震科学留下的全部家当就是两台破残机器、三个人,这就是新中国地震科学的起步。
国家地震局主管科技的同志自豪地说:“地震预报是国际上的新学科,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的地震预报已跻身世界四强(即美国、日本、苏联、中国)。这是国际上公认的。”
“何以见得呢?”我问。
他接着说:“我国的地震预报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对地震孕育的过程及相应的前兆表现逐渐取得了初步认识,形成了一些经验性的预报方法。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实效的预报,它避免了10万人的死亡和40亿元的经济损失。后来我国又对松潘地震等几次大震作了较好的预报。”
说到这里,大家都很兴奋。他们还告诉记者:“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布地震短期、临震预报,海城地震就属于这样的预报。党和政府出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的高度责任性,果断地发出了短期预报,让工厂停工、让老百姓尽快转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从不发布地震短期预报。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它的短期预报只限于东京八级地震,其它的一概不报。地震给政府带来了考验,现代社会看一个政府是否称职,不仅要看其在灾害发生以后的作用,更重要是要看在灾害发生之前的作为。我们的政府应该说是称职的。”
地震测报台网覆盖全国
由于地震预报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地震的实践机会又很少,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了,但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却没有及时预报。也正是由于此,唐山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对地震科学的研究更加重视了,地震科学的大发展也是近十几年来的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在重要地震区建立了测震、地形变、水动态、水化学、地磁、地电等多种观测项目的460个地震监测站;同时,每年还开展2万多公里的地形变的流动观测,观测点4000多个。全国还建立了163个地方办的地震台和131个企业办的地震台。在446个地、市、县设有地方防震工作机构。我国已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专群结合的、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监测预报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观测技术也不断得到改善。唐山地震后,在北京、沈阳、上海、成都、昆明、兰州相继建成6大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同时还在全国一些多震区建立了12个区域无线遥测台网,基本覆盖了人口密集的地震区、带。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个数字化地震台站也已开始运行。
这里的专家提醒记者注意,评价地震科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看预报地震的能力,还要看它的抗震设防能力。地震发生后,即使事先作出某种程度的预报,使人员伤亡大为减轻,但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仍要受损失乃至坍塌,因此重大工程、建筑物的抗震防震尤为重要。
50年代末,我国新丰江水库建成后,发生了一系列小地震。我国的地震科学工作者对水库地震活动的特点、成因机制、发展趋势及大坝的抗震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有关部门根据研究结果,及时对大坝进行了加固。1962年3月19日在离大坝1公里处发生了6.1级地震,由于及时进行了加固,大坝虽出现裂缝,但仍安然屹立,保证了下游特别是广州市的安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实效的工程抗震加固。
一些项目的工程地震工作的完成,还表明我国工程地震技术已具有国际水平。近几年来我国为渤海油田的三个海洋平台场址提供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动参数的研究成果,与日本工程顾问公司承担的该油田其它两个海洋平台场址的研究成果相比,我们的水平高于日方。由于中国工程地震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承担了国外一些地区的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烈度鉴定任务。
只有中国专设主管地震的政府机构
在今天,人类远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人类可以采取适当的对策尽量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局的同志对此充满了信心。他们指着“国家地震局”这块牌子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在国务院下面专门设立国家地震局这一机构,别的国家主管地震的单位都是附设在一些部门里,而且是分散的。这也表明我们国家对地震工作的重视。”当我采访结束离开这幢大楼时已近黄昏,下班的人们纷纷赶回家。我再一次注视“国家地震局”这块大牌子,顿时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每一个家庭聚集在一起用晚餐时,你可曾想到遍布在荒山野外的地震监测人员,正在密切观察大地的动向,随时向这幢大楼传递信息,为的是在大地抖动之前及时向您作出报告。
是啊!我们生活在安定的环境里,千万不要忘记成千上万与“震魔”作斗争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