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靠擀面杖起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开拓新的绿色事业

靠擀面杖起家
红星 清才
1979年,地处山东淄博山区的原山林场断了“皇粮”——国家停止了拨款,让林场自己打食养活自己。
“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哇,散摊子拉倒!”林场工人议论纷纷,有的准备打铺盖卷,下山去。
“不,一定要冲出一条活路来!”场长尚玉文在职工大会上大声呼唤。“我们要立足林场,面向社会,搞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摘掉‘要饭林场’的帽子”。
从那时起,原山林场便开始了冲出林区,走向社会的尝试。他们办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依靠三台木旋床,用小材小料加工些小玩艺儿,如擀面杖、捣蒜槌子、菜刀把等。
木旋床转起来了,小本小利,总算见了“回头钱”,当年赚了2000元。别看这小打小闹,还是原山林场建场以来挣来的第一笔钱哩。
紧接着他们又搞起了运输。原山林场原来的家当是一部马车,他们又添置了一台12马力的小型拖拉机,承担外单位小宗货物的运输,挣个脚力钱。那时,当地老百姓对这种运输工具已瞧不起,称为“扑灯蛾”。但原山林场的司机们,还开得挺带劲,人民币也就隔三差五地往里进,活像小户人家攒钱,越攒越上瘾。有了钱,林场接着上了新项目——木材加工厂。1980年,三个小企业纯收入3万来元。数目虽不大,但意义可不小,人心、队伍都稳定了。
第一步成功了,他们的路子越走越宽。博山食品公司奶牛场连年亏损,把奶牛大部分卖了,剩下17头没卖出去。尚玉文就把这“包袱”当宝贝似地接了下来。他想:林场4万亩地盘,牧草充足,办个奶牛场岂不占尽地利。奶牛场办起来了,一年下来竟盈利近1万元。第二年获利4万余元。奶牛成了林场的活宝贝。如今全场已有奶牛152头。
过去单一搞林业,越搞越穷;现在多种经营,路子宽了,收入多了。原山林场尝到了甜头,继续向新台阶迈进。
一天,尚玉文到城里去探听市场行情。看到博山人发疯似地搞陶瓷,生产、加工、批发、贩运、零售,忙得不亦乐乎,他受到启发。博山是全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我们何不也在陶瓷上打打主意?他详尽地了解了博山陶瓷生产、销售现状,看出了门道,找到了可乘之机。他想:北方陶瓷粗犷,南方陶瓷细腻,把这两种风格糅合到一起,搞新的品种,也许能站住脚。
尚玉文领导一伙人制定了生产“原山型”陶瓷的方案,在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建起了用于彩烤的电隧道窑炉。电隧道窑炉的优越性很快显示出来:用煤作燃料的窑炉烤一炉瓷器需要6小时,烤出的产品容易变型破碎。电隧道窑炉只需十几分钟,而且不会出现变型破碎等现象。从此原山林场的陶瓷彩烤工艺跨入全国同行业的先进行列。
接着林场又办了一个“国营原山陶瓷批发公司”,经营全国各地陶瓷,从黑龙江到广东遍布他们的销售点;山东省80家二级批发站就有54家从这里进货。就这样,他们汇集了全国的陶瓷,又销往全国,买卖越做越大。在陶瓷厂商荟萃的淄博,一个小小的林场竟杀出阵来,经营品种达1000多种。
原山林场在商品经济的大海中,闯荡了十年。当初那个“要饭林场”,如今家大业大,变富了。然而林业毕竟是主业,他们一刻也没放松对4万亩林木的关注。
现在林场每年从自己积累的资金中拿出15万元投入营林生产。这笔投资相当于原先国家投资的两倍多。今天的原山林场已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被全国林业专家们叹为观止的“全国侧柏模式林”,有优良树种搜集区、刺槐种子园、优良类型测定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