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难忘共和国的早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5
第8版(副刊)
专栏:

难忘共和国的早春
思效
啊,四十个春秋,似水流年……
四十年前,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11岁。家乡刚刚解放,还没有开学,也没有大的庆祝活动,但街头中央人民政府的红色布告,却印象极深。从上面我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也看到了彭德怀、贺龙、徐向前的名字,他们是红军长征经过家乡时广泛流传开来的。红军长征时从家乡擦城而过,吃了百姓的粮蔬瓜果,把酬钱放在百姓的门缝院口,树干田头。百姓惊呼这是仁义之师,天兵天将。他们从躲避、害怕到箪食壶浆,热烈欢迎。有的参加了这支无坚不摧的铁流,有的参加后又留下来成了革命的火种。
解放前夕,由于国民党的大肆宣传,说共产党是杀人放火,共妻共产的“共匪”,许多人逃离县城到乡下去避难。我也跟着亲戚到了乡下,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里。我看到人民解放军还是传说中当年的工农红军,他们和蔼可亲,纪律严明,露宿街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时,我家就坐落在县委会侧门的对面,郝县长,县委郭书记,还有被叫作“大孟”的团县委书记,常常到我们住的院子里来,跟大人们亲如一家地拉家常。他们清一色地穿着灰色土布制服,有两样东西对我特别有吸引力:一样是上身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一样是腰间皮带上系着用布袋装起来的小瓷碗。前者是用来在本本上记录老百姓的意见的,后者则是同通讯员一起在一个锅里吃饭用的。
不久,小学开学了,我上了六年级。“华北大学”的宣传队员教我们唱歌,扭秧歌,演活报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你是灯塔》、《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到处洋溢。还有一位给我们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一切对我来说,觉得分外新鲜。那时,每一天都有新事物新名词新思想,在冲击你,教育你,熏陶你。你不仅有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而且在物质食粮上也得到救济,因为刚解放,县城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我就曾经几次到县仓库里领到救济的小麦。
我从小学上了初中,从“红领巾”转为青年团员。我们满腔热情,上街下乡搞宣传,出黑板报,墙报;说快板书,数来宝;直至演出大型戏剧,如《血泪仇》、《穷人恨》、《白毛女》、《刘胡兰》、《王秀鸾》、《赤叶河》等,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短小节目。我们在实践中接受革命的洗礼,我们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在中学,我当上了学生会的干部。有一次被选为出席全县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就是说,我这个土娃娃,也要“参政”了。我跟那些用羊肚子毛巾裹着头的农民,同衣着讲究的工商界人士,同穿着长袍大褂的开明士绅,同两鬓斑白的我们中学的老校长,同县长县委书记和其他各界代表们,平起平坐,同吃同住,共商全县大事。
正是依靠这种民主的信念,我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建立了如旭日东升的人民共和国,赢得了建国初期那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以后奔赴省城和北京,踏上那永无止境的书山学海的漫长的路……
啊,往事如烟,但那些岁月,那光景,共和国1949的早春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