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勿忘万千送卷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7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勿忘万千送卷人
新华社记者 杨力 新华社通讯员 何智星
送卷人——这里特指那些为高考运送试卷的人们。
据统计,仅仅在四川,每年高考期间,就有数以千计的人,为运送试卷而日夜操劳,奔忙在纵横千里的送卷线上。
7月7日开考之前,他们要竭尽全力将试卷送到每个考场,7月9日考试结束,他们又立即启程把答卷送往阅卷的地方。无论路途多险困难多大,都必须迅速、准时、确保试卷毫发无损。
年年高考,岁岁辛劳,送卷人,以其默默的奉献,为一轮又一轮的考生甘当着人梯,传递着希望。
1989年高考前后,遍布四川许多地区的暴雨洪灾降临了。
洪水泛滥,路断桥毁。本来蜀道就难行,再加上老天作孽,高考试卷的运送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高考在即,试卷急需从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送往全州各县。
可山洪暴发,使康定通往各县的道路几乎全部中断。7月3日就从康定出发的南北两路运卷车队也统统受阻途中。
尤其南线一路,情况严重。
从康定南下到得荣县城,要渡过雅江河,翻越折多、海子等五座大山。一路险象丛生,单是康定至雅江不足100公里路段,就发生20多处泥石流。
马永华和他的同伴们已在这段路上被困三天两夜了,仅有的干粮大家分着吃,再困再饿也没人离开试卷一步。
可当又一个夜晚来临时,马永华沉不住气了:我们饿死在此不要紧,可那么多人在眼巴巴等着这考卷呀!
黑夜中,他们几次试图挖开泥道让运卷车强行通过,都没成功。最后,只好将试卷卸下车来,分装在麻袋里,几个人挽起裤腿,背起百余斤重的麻袋,趟着泥浆,避开头上不时滚下的石块,摸黑走过泥石流段。然后,又返过头来护着空车慢慢通过。
就这样车运一节人背一段,心急火燎地把试卷送到距离得荣县城还有100多公里的乡城县时,几人全累瘫了。3日凌晨就出发,此时已过7月5日深夜零点,三天三夜过去了,可试卷仍在半路途中。
幸而从得荣前来接应的同志连夜赶到了。时间紧迫,前面路段又已出现再度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迹象,所以他们片刻也不敢歇息,匆匆办完交接手续便立即出发,将试卷继续送往得荣。
试卷抵达得荣,已是7月6日临近中午了。这些背着试卷赶了100多公里险路的“接力队员”们,试卷送到,人也全累倒了。
当一位知情的监考女教师将试卷分发给考生时,只说了声“这试卷来得不易……”便再也说不出声了,泪水滚滚而下。
她思忖着,这些考生啊,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和能否被录取,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份考卷的来历以及那些送卷人的姓名!
其实,送卷人的姓名本来就是与试卷紧紧联系着的。
在他们中间爱说这样一句话:“人在试卷在”。就像革命战争年代那句“人在阵地在”的战士誓言一般,坚定、自信、充满着强烈的责任感与献身精神。
有时,为了试卷的绝对安全,送卷人还常把生死置之度外,在今天,你能用怎样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们呢?
还是在今年高考结束后的7月10日早晨,向本贵等一行三人护送着南江县考生的答卷,准备前往地区领导机关所在地达县集中。
车至朝阳桥桥头,只见洪水漫过桥面足有一尺来高,无数汽车受阻桥的两端,没人敢冒险经过。
向本贵他们一直等到下午,仍不见洪水有下退之势。天色已晚又别无它途,再等,肯定将延误试卷从达县集中运往成都的时间。
此刻过江是危险的。但三位同志还是决定:冒险过江。
一片汪洋,不见桥面,向本贵便与另外一位同志站在滚滚洪水中为运卷车步步探路。
不料车至江中又突然熄火。向本贵等不顾安危,松开刹车,弓身跨步,用肩膀顶着车轮推车向前。洪水迅猛上涨,人已难以直立,倘若再不抓紧,洪水涌进车内,数千份答卷就可能泡汤。面对此状,他们顽强地用身体挡着洪水,两手拚命搬动车轮,奋战半个多小时,硬是从滔滔洪水中把车“搬”过了大桥。
有人说,送卷人苦,可他们天生就是干这行,吃这饭的呀!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误解。
今年,从万县送卷到成都的4位同志中,除了徐代壮和刘志平是招办工作人员外,熊树明是地区科协的司机,叶光全则是一名公安战士。
年年如此,送卷人都是这样临时组合的。
正如叶光全所说:“肯来苦这一趟,纯粹是尽义务,是干一件我认为非常神圣的事情。”
万县送卷组组长徐代壮说:“中国穷,我们这山区更穷。9县一市有8个吃补贴,30%的中学教师还未达有关标准,穷地方更急需又红又专的人才。这几年,从大学毕业回乡实干的学生比往年增多了。我们就希望多送些孩子念大学,让大学多培养些品学兼优的人才送回来。贫困地区,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啊!”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