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环球绿色考察归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9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环球绿色考察归来(上)
唐锡阳
我于去年6月离开北京,历时7个多月,途经苏联、西德、瑞士、法、英、美和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重点访问了50多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接触了与自然保护有关的官员、科学家和群众,整绕地球一周。总的印象是:苏联保护比较好;欧洲是破坏了再保护;美国是破坏了一半,保护了一半。
苏联保护比较好,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广人稀;再是政府比较重视自然保护。
欧洲是个早期经济发展的地区,当他们的经济与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觉悟到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遗产的时候,欧洲的景观已几乎全部人工化了,那里基本上没有原始森林,基本上看不到大型肉食动物,许多特有的动、植物已经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消失。失去了才感到珍贵,所以现在欧洲动员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挽救、保护和恢复自然。这种努力以及努力的成果,几乎到处可以见到。譬如,西德的森林,长得又高、又大、又直、又密,经济价值也高,真是招人喜爱。但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不是最好的森林,它至少有三个弱点:第一,人工改造过的森林品种单一,和自然林比较,植物种类极不丰富。第二,因为植物种类少,所能提供动物食物和栖息的条件也少,所以动物的种类也不丰富。动物种类的单一,反过来也会造成植物的单一。譬如说,猛兽在欧洲许多国家已绝迹,造成草食动物的增长过快,就威胁着各种植物群落的存在与发展。人们不得不采用狩猎的办法来维持某种生态平衡。第三,这种森林由于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就差。酸雨的困惑,各国都有,为什么西德的黑森林表现最明显,以至形成毁灭性的威胁呢?我想和这种森林的人工化有很大关系。
美国是一个后起之秀,正当大兴土木之际,出现了像约翰·谬尔、西奥多·罗斯福这样一大批自然保护的先驱,在宣传和组织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了很多举世瞩目的自然遗迹,在法律、制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经验。我在美国访问了4个月,确实享受到许多自然保护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开发的迅猛,也破坏了不少自然,许多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访问欧洲一个小岛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我问这岛上有些什么动物?他们回答:“兔子、老鼠和猫——猫还是从家里跑出去的。”这个回答使我十分感慨。在中国的一个保护区里,就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和牛羚这些属于世界佼佼者的动物,我就在卧龙、唐家河等保护区亲眼见过。我还在西双版纳看到过野象、原鸡和犀鸟,在梵净山看到过黔金丝猴、红腹角雉和鸳鸯,在海南岛看到过坡鹿、孔雀雉和海南山鹧鹄。我跑了这么多中国的和外国的自然保护区,我上面提到的几种动物,不要说欧洲没有,地域辽阔的苏联和美国也没有。这是说我亲眼见过的,至于我没见过的,就更多啦。当然也有一些国家有而中国没有的动物,但毕竟为数很少。再说,我国有十多种猿猴,从低级的懒猴到高级的长臂猿,从世界分布最北的“直隶猴子”到中国特产的金丝猴,真是一个庞大的灵长家族,这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在欧洲我很少见到自然林,而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甚至华中地区,我都见过不同类型的原始森林,特别是西双版纳和海南岛,还保留着珍贵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自然资源并不丰富。西方许多国家的自然被破坏了,但并不等于他们不保护了;正因为破坏了,没有了,才更懂得珍惜,更懂得保护。所以他们已从破坏中觉醒过来,正在见缝插针地恢复草原,恢复沼泽;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保护青蛙过马路;在公园里保留一点灌丛杂草,以招引蝴蝶、蜻蜒。看着他们的这些举动,我总想西方的老路我们能不能少走一点呢?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