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巴黎的“涂鸦”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0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巴黎的“涂鸦”者
魏玉琴
在巴黎,人们把那些到处乱涂乱画的行为斥之为“涂鸦”。这种行为已成了社会的一种文化灾害。
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地铁站里,你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漂亮的坐椅或长凳上,在地铁线路图或线路站名示意图上,在街头的雕塑和广告牌上,在古老或现代楼房的外墙上,在塞纳河畔的护墙上……,一串串、一堆堆用五颜六色的漆喷上或油彩笔写上稀奇古怪的“文字”赫然其上,十分刺眼。这种“涂鸦”行为使巴黎市政当局伤透了脑筋。
“涂鸦”行为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漫不经心的几笔乱涂足以造成几千法郎的损失,不清除不雅观,清除需要经费,而且不久又会出现新的。据报道,巴黎市政当局年年都组织人力粉刷和覆盖。1985年粉刷与覆盖的面积达3.2万平方米,1987年为10.2万平方米,1988年头5个月就已达5.1万平方米。清除所需的费用也相当高,1986年,仅地铁系统就耗资1400万法郎,今年可能要达到3500万法郎。
“涂鸦”者是些什么人呢?据一位朋友介绍,这是一些十几岁、二十岁的青少年,大多是中学生,有不少是父母离异后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思想空虚,百无聊赖,视这种乱涂乱画为“艺术”。他们涂画的多是他们自己特定的签名或团伙名称的缩写。他们以这种方式到处显示自己的存在。
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涂鸦”是一种带有国际性的社会现象。早在十多年前,纽约地铁就刮过“涂鸦”风。近年,在巴黎从地上蔓延到地下。
地铁公司的人把与“涂鸦”者作斗争视为一场“战争”。1986年,警察在地铁就抓获五、六百人,去年又抓获500多人,并且让被抓获的“涂鸦”者去参加覆盖污染了的墙壁。
另外,还发明了反涂写的网膜清漆和稀释液。然而,单仅凭这些手段恐怕是不能根除“涂鸦”这样一种社会病态行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