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生死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0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生死树
蔡常维
参观粤东梅县灵光寺,未跨进寺门,寺前两株对称的古柏一同扑入眼帘:右边一株生机勃勃,皮丰叶茂,碧光翠亮;左边那株完全枯死,树皮脱尽,枝杆如铁。尤其是荣枯双柏和谐协调,教人称奇不已。
这两株足有三人合抱粗、高约25米的古柏,相传为灵光寺开山鼻祖潘了拳手植,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据《阴那山志》记载,两株古柏原是“奇古参天,青葱并茂”,1664年因遭雷击,“忽枯其一”。乡人念其“两株同手植,生死不分离”,遂称为“生死树”。
历劫倔立、风骨铮铮的“生死树”,不仅给灵光寺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古柏本身也成了阴那胜迹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乡民们严格的保护。十年浩劫时,一群无知者视枯柏为“腐朽”之物,欲除之而后快。灵光寺的和尚联合了四乡八村的父老兄妹,说古道今把他们“劝”下山。此后,双柏周围多了一道围墙,并挂上警戒毁树的“村规”。
由“生死树”生发、敷演出来的民间传说、故事、唱本等口头文学,在当地乡村颇为流行,并且有好几种版本。最使乡人引为骄傲的,当数前几年拍的彩色并配有山歌对唱的故事片,片名就叫做《生死树》。当此影片公映时,竟陶醉了大半个粤东。
乡民与双柏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梅人祖先,始自中原,从秦汉东晋以来,几经战乱,辗转搬迁,定居岭南,两株中原常见的柏树,自然成了相依为命的伙伴。“生死树”是梅县变迁的见证,是客家风采的象征,一枝一叶散发着历史情调的魅力。漫步在“生死树”下,谛听风吹柏梢的声音,呼吸着散发出柏叶香的空气,你可以感受到那种微妙的中原风土、南粤民情混合在一起的氛围,更加深刻理解这里缘何成为全国“文化之乡”、“足球之乡”,更认识这块土地所孕育出来的黄遵宪、丘逢甲等爱国诗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