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企业富了仍过紧日子 扶贫支教舍得花大钱 黑龙江省民族经济开发公司乐为社会多奉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1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企业富了仍过紧日子 扶贫支教舍得花大钱
黑龙江省民族经济开发公司乐为社会多奉献
本报讯 没花国家一分钱的黑龙江省民族经济开发总公司创办几年来,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采取多种方式扶贫支教,被赞誉为“奉献型”企业。
这家企业是1985年7月由朝鲜、回、蒙、满、锡伯等少数民族职工靠民间力量创办的。1988年,经营额为1.2亿元,利税2200万元;1989年上半年经营额为1.5亿元,税利1800万元,人均创税利连续两年达20多万元,在全省商业系统居首位。
企业富了,如何支配资金?他们排的位置是一国家、二企业、三个人。利润的85%用于扩大再生产,10%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3%用于支援少数民族教育,2%用于本企业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
这几年,他们为扶贫和支援教育共拿出500多万元。
在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上,这家公司用150万元设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并决定每年从税后利中拿出10%扩大这个基金。1986年6月,他们在密山市最贫困的连珠山乡搞扶贫试点,投入200万元创办石墨矿,安排当地劳动力200名,每年可使村民增加20至40万元收入;拿出10万元在连珠山乡设立扶贫基金,每年还从石墨矿税后利中拿出20%扩大这个基金。
公司经常出资帮助个人和学校解决经费上的困难,拿1.5万元为延寿县柳河乡东明村维修校舍,拿5万元为密山市职高学校安暖气,30万元资助延寿县朝鲜族中学校办企业,几年来这方面投资共80万元。1988年7月,他们拿出50万元独家成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基金会。今年教师节,又出资6万元,采取民助官办形式,和省教委一起召开黑龙江省首届少数民族教师奖励表彰大会。
这家创造了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公司,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24平方米的一个偏厦里办公3年,至今没有像样的办公地点。他们没盖职工家属房,没买通勤客车,职工上下班全挤公共汽车。职工工薪一直保持在中等企业水平,现在最低薪为50元,最高薪为190元,奖金严格按国家规定发放。公司总经理崔秀镇经常这样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国家底子薄,公司处于创业阶段,我们现在还不能享受。大家还要勒紧腰带忍几年,再忍几年。” (毕国顺 武培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