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情系人民——记河北邯郸地委书记郭洪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情系人民
——记河北邯郸地委书记郭洪岐
李如志
看上去,他显得严肃,其实,他似一团火。当地学有专长的人把他视为良师益友,普通百姓称他“清”书记,也有人叫他“铁面包公”。
他就是河北邯郸地委书记郭洪岐。
四年前,郭洪岐从省里调到邯郸地区任行署专员。那时,办公条件和居住条件都很差,临时为他挤出一间房子当宿舍。
这间房子阴暗潮湿,一天到晚见不到阳光。行署秘书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权且住着吧”。
郭洪岐却笑着说:“蛮好,蛮好!”四年过去了,地委和行署前后盖了十几栋宿舍,绝大部分干部职工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而他仍然住在那间小屋里。机关几次动员他换一换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郭洪岐的那间宿舍,一张旧式硬板床占去了1/3空间,那张油漆已经脱落的办公桌放在床的对面,桌上放着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墙角放着一个五十年代生产的破旧沙发。许多人不相信住在这间房子的主人竟是管辖13个县、领导500万人口的官员。
今年4月,机关准备给他装修房屋,郭洪岐连忙推辞说:“没有时间,以后再说吧。”如今半年过去了,装修的计划仍未落实。
有一位局级领导去拜访他,看到他用的还是黑白电视机,心里很过意不去,便想从机关剩余的彩电中借一台给他看,便先将想法告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想到被一口拒绝。因为知道,答应下来是会挨批评的。
郭洪岐到邯郸工作4年多了,一直坚持在大食堂就餐,小米稀饭、玉米粥、黑面馍、大锅菜,他说:“这饭吃得很香”。
今年1月郭洪歧担任了邯郸的地委书记,军分区的司令员、政委一起找到他,诚心诚意地说:“你现在是军分区的党委第一书记,搬到我们那边吃住条件好一些,又可以方便工作。”并说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宿舍。
郭洪岐笑笑说:“你们的心我领了,往后我多往你们那里去就行了。”
郭洪岐干工作兢兢业业。他从不让办公室的同志为他起草讲话。今年上半年,他批阅500多封群众来信和近百份文件,写下约两万字的批语。今年8月他下乡、下县调查情况解决问题12天,外出开会4天,在机关开会7天,在机关处理文件、接待来访,处理日常事务7.5天。
他家在石家庄,老伴常年有病,这个月他仅利用外出开会时机回家呆了半天,连一个星期天也没有休息过。
郭洪岐担任专员时,大面积推行竞争承包,使邯郸地区经济很快出现转机,财政摆脱困境。这个“竞争承包”经验还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4年前,在郭洪岐的倡导下,邯郸地区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拨出较大款项来加强农业基础方面的建设,使区农业生产一年上一个台阶,去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夏季又有新突破。
郭洪岐还努力探索人事制度改革新路,打破关系网,顶住人情风,任人唯贤,使有用之才脱颖而出,受到国家劳动人事部的表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