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扎西志玛的宿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扎西志玛的宿愿
江东臻
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听到有人说,“是扎西医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位深为侗族同胞热爱的藏族医生扎西志玛,是四川甘孜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工作。第二年,与新晃穷山沟里来的留院工作的同班同学杨文钦结了婚。
1968年初冬,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妇,经过半个月的旅途颠簸,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侗乡。他们夫妇俩被安排在离县城60公里的扶罗乡医院。
这里的医疗条件比她想象中的还要落后。医院由几间破木房拼合而成,只有8名医护人员,没有一台医疗设备。扎西医生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到这里,便定下了扎根侗乡的决心。21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摸三更,走半夜,只要听到病人的呼唤,她不辞山高路远,总是随喊随到。扶罗乡仗溪村一个村民前妻难产身亡,现在的妻子又难产,他深夜来求扎西医生救他妻子。扎西二话没说,马上喊了几个帮手,提着马灯,赶到产妇家中,及时做了切开手术。1972年,扎西医生调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当时,县里的医疗条件比乡里好不了多少。没有妇产科医师,只有三个助产士看门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除了积极建议增添设备外,还担任县卫校妇产科课程的教学,积极从事医学研究,为侗乡培养了一支近500人的妇幼保健队伍。1980年,她成功地移植了雷夫诺尔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术,成功率达99%。
21年,扎西医生为侗乡人民看病16万人次,完成大小手术1万多例,使1万多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侗家女转危为安。
她连续几年获得中央、省、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荣誉,别人问她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总是充满感情地说:“我热爱淳朴的侗家人,愿把毕生精力献给我的第二故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