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雪山知音——记全国边陲优秀儿女杜全礼的婚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雪山知音
——记全国边陲优秀儿女杜全礼的婚事
杨功成
夕阳收走了慕士塔格峰最后一抹金色余辉。新疆红旗拉甫边防站俱乐部里明亮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皑皑的冰雪上。边陲优秀儿女杜全礼正在这里举行婚礼。
“下一个节目,请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新郎,边防站机要参谋杜全礼落落大方地说:“我们的恋爱,是从征婚广告开始的。”
一九八二年十月,杜全礼从新疆一家农牧团场应征入伍,一年后考入军区步校机要队。学习期间,经人介绍,他与本团场一位女教师相识。姑娘见小伙子长得英俊潇洒,文武双全,明朗而坚决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军校毕业后,杜全礼主动请求到帕米尔边防当了一名机要参谋。一到边防站,他就给姑娘写信,从讲解边防军人的光荣职责,到介绍风雪高原的神奇风光,满满十页。他原以为姑娘会鼓励他,不料得到的却是一纸令人心寒的最后“通牒”:“如果你还想维系咱们之间的爱情关系,那就调到离家近的部队,或者转业。否则,咱俩只好‘拜拜’!”
读着这封不被理解的绝情信,杜全礼心里好气哟!他把这封信撕得粉碎。
光阴似箭。转眼两年过去了,小杜以出色的戍边战绩,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还被挂上了“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回乡探亲时,一些热心人也曾给他介绍过几位妙龄女郎,但对方听说他是高原大兵,便连连摇头。一天,他翻开一本杂志,一眼瞥见其中“鹊桥”专栏,不由得心头一动:“我何妨不去试试呢?”晚饭后,他把边防站几位干部叫到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凑成了一则“广告”:“杜全礼,帕米尔高原某边防站军官,年方二十八岁,身高一点七六米,品貌端正,待人诚实,且忠于事业,志在边防建功立业。欲找年龄相近、身高相当、志趣相合、能理解边防军人的姑娘为伴。”
讲到这里,杜全礼点上一支烟,拍了拍身旁的妻子,语调一变:“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新娘解说。”
在热烈的掌声中,新娘含羞地站了起来。她叫陈琳,是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的工人。她不加思索地接过了丈夫的话茬:“那是去年初,我从《新疆青年》上看到全礼的征婚广告。当时,我想了很多。我从小崇拜英雄,长大后仍然敬仰军人,尤其是边防军人。没有你们守卫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哪能有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宁?当然,我也懂得,与边防军人结百年之好,不仅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恋爱时享受不了花前月下的甜蜜,结婚后需要承受感情煎熬和繁重家务。但我情愿生活在被理解的‘奉献’中。”“第二天,我给全礼写了一封信。信的末尾,我特意引了这样一句诗:莫愁雪山无知音,天下自有识君人!”婚礼结束了,窗外仍飘着雪花,淡淡的烛光给新婚的洞房增添了融融暖意。一对志在边防的新人在雪山哨所开始了新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