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3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何竹康
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些讲话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于顺利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克服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党和政府某些脱离群众的倾向,加强同广大人民的密切联系,团结人民继续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时起,就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幸福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发扬和光大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其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克敌制胜、克难制胜的重要法宝。“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鼓舞我们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时刻,毛泽东同志又及时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以后,全党同志继续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把昔日千疮百孔、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提出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任务,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正确方针。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再次提出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然而,由于党的主要负责人忽视、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致使党内和社会上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淡漠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干部追求个人享受、贪图安逸、滋长拜金主义思想,出现了许多不正之风和某些腐败现象。这不仅阻碍了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教训非常深刻。
回顾往事,不能不引起我们一系列的深刻思考。思考之一: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这就提示我们,清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既要重视对已有案件的查处,以儆效尤;更要注重抓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形成艰苦、勤俭光荣,奢侈、腐败可耻的风气。思考之二: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根基。可以肯定,一个民族具有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素质,那这个民族就一定士气高昂,充满活力;就一定有创造精神,有科学态度。很难设想,一个贪图享受的民族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得到弘扬,我们的民族就精神振奋,团结一致,斗志昂扬,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就发展。相反,贪图享受,就精神萎靡,不思进取,滋生腐败现象,人们就思想涣散,久而久之,必然会成为一盘散沙,这是非常危险的。思考之三: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条原则。有人认为,现在提倡艰苦奋斗“与时代精神不合拍”、“过时了”。这是十分错误的。我国经过40年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物质基础不断增强。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是落后的,特别是人均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居后列。我国是一个11亿人口的大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水平较低,要在今后几十年中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任务十分艰巨,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应当使人们富裕幸福,人民生活应当有不断的改善提高。但这种改善提高只有通过我们全体人民、各行各业努力奋斗,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还是陈云同志讲的,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离开生产建设,离开艰苦创业,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就是一句空话。
通过这些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要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不能遇到困难时才想起要艰苦奋斗,日子好过一点,又忘乎所以,而要像邓小平同志最近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艰苦朴素的教育,一直要抓60至70年。这个思想要贯穿于我们今后的全部工作,变成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在全党、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是劳动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正如毛泽东同志讲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风范,一种追求,体现了无产阶级、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这种思想境界与那种为追求个人利益、私欲,为着小集团的利益,为眼前的利益的奋争是截然不同的。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也是人们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其本质是人们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理想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因而它包含在无产阶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之中。近年来,人们很少提倡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似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没有宣传的必要了。实际上,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一直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对立是客观存在,不能模糊它们的界限。这些年,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之所以淡化了,究其根源,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淡化;党政机关和社会上之所以发生某些腐败现象,正是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干部被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侵蚀的结果。因此,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要在世界观、人生观上解决问题。
按照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要求,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弘扬以下几种精神:
一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首先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即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先公后私,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和全局利益,鄙弃一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不良意识。在当前的治理整顿和改革开放中,每个人尤其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地以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和全局利益。
二是埋头实干的精神。无论搞经济建设或改革开放,都需要实干而不是空喊。在现阶段如何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以务实、求是的精神去研究、探索。至于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办法,更需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工作、劳动、创造,多为人民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
三是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这是我们长期行之有效的方针。目前,我们国家还比较穷,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摒弃一切讲排场、摆阔气的剥削阶级腐朽作风。即使将来富裕了,也切不可挥霍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与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并不矛盾。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生产、裕民富国,不是提倡人们去当“苦行僧”,不是要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它的主要之义是,在生产建设中要严格经济核算,增产节约,提高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反对挥霍国家资财;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克勤克俭,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和铺张浪费;各级干部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工作上高标准、比奉献,生活上低标准、严要求等等。我们就是要用这种创业的精神来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对艰苦奋斗的理解不能简单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标准。战争年代流血牺牲、忍饥挨饿是艰苦奋斗,今天为四化建设出力流汗、攻克科学难关、排除阻力推进改革开放也是艰苦奋斗。
四是自力更生的精神。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这是40年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过去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克服了各种困难,今后仍然要依靠自力更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提倡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对外开放、争取外部的援助。只有坚持自力更生,对外开放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富有成效;也只有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自力更生的力量才能更大、更强。
三、努力造成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的社会环境
勤俭创业的精神淡漠,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需要全党、全社会和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造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国情教育问题,这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深刻懂得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它既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不论是在困难时期还是顺利时期,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天也不能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有物质优势,又有精神优势,才能生气勃勃,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在物质文明程度尚不高的时候,精神优势就丢掉了,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应当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50年代,他又强调,“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艰苦奋斗,简朴成习,不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时期,他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2、改革不合理的制度。我们现行的某些制度与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存在铺张浪费的弊端,需要改革。如国家供给面过宽,标准过高,多数事业单位经费统由财政负担,压力过大,等等。应适当缩小国家供给的范围,降低标准。要减少财政开支的项目,改变一切事情不加区分全由国家包下来,由财政负担的做法。能民办的就民办,能自负盈亏的就不要国家开支。有些制度能立法的应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3、严格加强管理。在我们的企业、事业、机关、学校中,存在大量管理不善的问题,许多铺张浪费是由管理不善造成的,制止铺张浪费必须严格加强对经济和各项事业的管理。加强管理不仅是对钱和物的管理,从根本上说还是对人的管理,最重要的在于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也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核心。是否注重并善于依靠职工群众搞好本企业、本单位的管理,是检验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有些领导同志对本企业、本单位的铺张浪费现象司空见惯、视而不见,以抓大事为名不抓或很少抓这些“小事”,这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事业家应有的作风。
4、领导干部要做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表率。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能否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自身做起,切实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凡事精打细算,并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就是对群众的最好教育。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评议党员、考核干部,应看这一条。廉政建设的根本目标,不仅要洁身自廉,而且要清正廉明,这是我们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我们坚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同甘共苦,人民群众就能与党和衷共济,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我们就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