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我愿醉在童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4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共和国与我——国庆抒怀征文

我愿醉在童心里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小学 杨子东
今年23岁的我,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小学里度过——当了6年的小学生,5年的小学教师。
1984年中师毕业,想不到又返回育我的母校——蛤泊乡小学。又是这门院,又是这垂柳小操场,又是这桌椅粗糙的教室。我第一次任教五年级,竟又是我小学五年级的那间教室。
记得第一次上课,朗读第一句:“夕阳照在小湖上……”眼睛一热,竟有些湿润。
但没多久,我便真的哭出泪水了。
小平头上粘着泥土、草叶,脸蛋上花花黑黑的汗道儿,有时赤着脚拎着鞋,胳膊上用圆珠笔画了电话线,白袄和背心写上字,往你跟前一站还有汗咸味儿,眨着眼睛嘻嘻笑,乡村的男孩子就这么副顽皮样。
我第一次点名,就有几个这样的“小鬼头儿”拉腔扯调,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以后上课,我在前面讲,他们就在后头做鬼脸,捅捅左右,逗逗前后,常常来点恶作剧。
大人们传授我:“当老师就得‘凶’住他们!”
我第一次“凶”他们,头天晚上还在灯下对着壁镜演练半天。第二天,就对“小鬼头儿”们倒出这一套。可一瞧,他们歪着小脑袋,直翻小眼皮。刚一放他们走,就哧哧乐着,撒欢儿蹦走了。
于是,我真的生气,脸都气白了。一次,一个“小鬼头儿”上课玩了满脸满手圆珠笔油,还把前面女同学的白袄抹了一大块。我气极了,拽他出去。他死拉住课桌不放,课堂全乱套了。
于是,我委屈得失声哭起来。
我病了,一天没去学校。同学们却拥来家中看我,还买了苹果。“小鬼头儿”们站在最前面,眼睛温顺顺的,怯生生的(原来校长批评了他们),还直往我手中递苹果。我一下子觉得我的小房中充满了童趣。多可爱的孩子!
后来,听大人们反馈:“小鬼头儿”们也在背后议论,说我讲课语言动听,还夹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于是,我心更热了。
我从小就爱好儿童文学,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于是,我就讲给他们听。
有一次语文课是“听故事,写大意”。我讲了《卢卡智退德国兵》。我带着动作,绘声绘色地讲小卢卡怎么画毒蛇,挂在松树上,吓退了进庄扫荡的德寇。看见孩子们听得痴呆呆的,我也迷醉了,仿佛回归童心,和孩子们的心融合在一起了。
“小鬼头儿”们围着我转,一天比一天听话。到了冬天,我领他们上“第二课堂”——抢答竞赛,吹乒乓球,搞主题中队活动——谈《2000年的我》……我真的成一个“孩子王”了!
第二年,我当了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我开办了《星星火炬》广播组和板报组。我把各班的好人好事写成形式活泼、趣味盎然的儿童文学作品,配上乐播出。各中队都有了通讯员、小记者,各班的“小鬼头儿”们都爱钻在少先队活动室、阅览室里,“学习懒蛋”、“淘气包儿”,一个个地变得好学、守纪律了。每一天,我都觉得在童心世界中,过得那么充实和快乐。
有一次,我领孩子们去敬老院做好事,听见背后有人说:“怎么这个老师像孩子头似的!”回家了,妈妈也说:“一年大似一年,快成家了,可不能再当这个孩子头了。”
“别听别人的,听党的!干吧,孩子!国家就需要这样的孩子头。”爸爸是退休老教师,最懂我的心,他一个劲地鼓励我。
还是爸爸的话对。当“孩子头”美着呢!他们拥有童心,永远在孩子中;而孩子,不正是我们共和国的未来吗!
我愿一辈子沉醉在童心世界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