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水俣公害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日本通讯

水俣公害今昔
孙东民
日本九州有个熊本县,熊本县有个地方叫水俣。一提到水俣,人们便联想起水俣病。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小城镇,曾因一桩令人震惊的公害名扬世界。
60年代至70年代初,水俣发现一种怪病:不少人运动失调,手足僵直;眼球转动迟缓,视野也比较狭窄;言语、听觉出现障碍,意识混浊,神经错乱,许多人终生致残。这期间先后有数千人发病,数百人死亡。此外,怪病还殃及鱼、猫,大量海生物窒息死亡,温顺的家猫突然疯狂。这种因水银中毒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公害病,命名为“水俣病”。
水俣依山傍水,原是海滨村镇,居民世代以农林渔业为生。本世纪初,工业化的浪潮冲到这里,一家化工公司在此设厂。从此,水俣与这家氮素工厂结下不解之缘,水俣随工厂的繁荣而繁荣,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学工业城市。但谁也没有料到,给水俣带来繁荣的氮素工厂却给它种下祸根。工厂在制造乙醛的过程中,使用有机水银作催化剂,到1968年停止生产乙醛为止的40年间,上百吨的水银随废水流进水俣湾,水银浓度为25ppm以上的污泥在湾内最深部积厚4米。
水银公害给水俣带来了惨痛的恶果。市政当局说,一个原有5万人口的城市,迄今有1.5万人提出患水俣病的申请,其中有2200名正式认定为患者,有400人死亡。城市人口也因此逐年递减,目前减至3.6万人。更严重的是,除第一代的水俣病患者之外,还有潜在患者,累及子孙。
氮素工厂是引发公害的主犯,但又是水俣的主干产业。工厂既不能倒闭,又要赔偿患者的损失,为此已背上1000亿日元的债务。
从1977年起,水俣市开始了“水俣湾防止公害事业”。用10多年时间疏浚沉积在湾内1209万平米、容积约151万立米的高浓度水银污泥。同时填海60万平米,把水银污泥固化、密封,掺砂石混合掩埋,永远不使流出。这项工程耗资近500亿日元之巨,由肇事的工厂和国家分担。这项世界罕见的环境复原事业目前已近尾声,预定明年春季完工。我们在现场看到,整修过的海湾已不复原貌,岸壁整齐美观,掩埋地面种植着草木,从工厂流入海湾内的废水已无有机水银,排出标准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监测。据说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在填海地为死去的患者建“慰灵纪念馆”,还将举办保护环境国际讨论会,未来的水俣将是一个“鲜花与绿色的城市”。
水俣市政府为水俣的新生规划了美好的前景。但是水俣病的患者至今仍在痛苦中挣扎。在收治患者的《明水园》里,60名不同程度的患者依旧不见痊愈。据最近一项调查,当地渔民头发中的水银浓度,有的高出日本人的平均值十几倍,经过处理后的地下水的水银浓度,有的地方仍高出33倍。几十年来患者与厂方就赔偿问题的争议至今没有了结。小松副市长说,水俣市现在还没有资格发表“无公害城市宣言”。
水俣公害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向人们呼喊:谁破坏了大自然,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任何公害都不要等到酿成悲剧之后才想着治理,那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