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当好配角“龙尾”随“龙首” 关停并转“腾笼换新鸟” 上海乡镇企业走上发展新路 前九个月利润增加17%涌现一批工贸骨干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6
第1版(要闻)
专栏:

当好配角“龙尾”随“龙首” 关停并转“腾笼换新鸟”
上海乡镇企业走上发展新路
前九个月利润增加17%涌现一批工贸骨干企业
本报上海电 上海郊区乡镇企业在治理整顿中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调整尽管淘汰了少数不合格的或无法摆脱困境的企业,但使乡镇企业从整体上焕发了新的生机。
通过调整,上海郊区乡镇企业首先把办企业的指导思想搞清楚了,那就是为大工业服务,当好配角。形象的说法就是“龙尾”随“龙首”,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同时充分发挥郊区劳力密集、传统工艺的优势,建成具有郊区特色的出口创汇基地。
甘当配角,积极创汇,这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换来了调整后第一批成果。今年1到9月份,上海的乡镇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7%,出口创汇收购额也比去年同期增长40%,涌现了一大批工贸结合的骨干企业。
龙尾随龙首。经过调整,如今乡镇企业千方百计同城市大工业相呼应,有的同大工业搞联营,有的成为大厂的一个分厂。他们根据大工业的调整内容和步伐,确定自己的调整方案。金山县紧靠上海石化总厂,他们的产品调整同石化总厂相呼应,经过全面分析,列出50个重点产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同时并转一批效益不高的企业,停建一批项目。
在调整过程中,上海郊区12000个乡村企业,有600多个关停并转,占5%。这对乡镇企业来说,并非是消极的,有害的。他们把这称为“腾笼换新鸟”。换句话说,就是停止生产旧产品,利用这些企业的厂房、设备、人力进行新的组合,一部分并入效益高的企业,一部分同城市企业搞联营,改变产品结构。这样做,一方面使部分濒临倒闭的企业找到了出路,职工的就业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也使效益高的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宝山县吴淞乡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先后已有8家企业采取“腾笼换新鸟”的办法走出了困境。
现在,乡镇企业想扩大“外延”一般不可能了,于是把目光从外部转向内部整顿和提高上来。
首先是依托大城市的科技力量,加强同城市各科研部门的合作,把科研部门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转让过来,这叫做“借梯上楼”。川沙县江镇乡在有关科研部门协助下,先后开发了管子切割机、多功能应急电源等10个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的填补了市内空白,有的被列入市“星火计划”,有的扩大了出口。
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促进企业把改善内部管理,把提高素质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市农委最近召开了加强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明确地提出要把过去重投资,扩大“外延”转向注重“内涵”管理上来。郊区十个县普遍加强对企业管理的领导,先后成立了专门机构,各乡也相应充实了管理力量,并把企业管理好坏列入干部考核指标,同干部的物质报酬挂钩。上海郊区正在出现一个向管理要效益、用效益检验管理的热潮。
目前,上海市乡镇企业仍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但一年的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乡镇企业,总要经受风浪,在风浪中成长。毫无疑问,调整治理,必将把乡镇企业推向历史的新阶段。
(章世鸿 吴可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