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价格·收入·心理——市场疲软面面观(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7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述评

价格·收入·心理
——市场疲软面面观(上)
本报记者 潘岗
谁能料到半年前还那么走俏、炙手可热的一些商品,一下子变得疲软、呆滞。
在上海、北京以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商店柜台上,过去难得一见的彩电、冰箱、录相机等耐用消费品,如今因少人问津只好躺在仓库睡大觉。酬宾、让利、贴息、买一送一,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全用上了,但销势仍然平平。
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今年3—8月,社会零售商品增长额直线下降:从3月份的26%,4月份的20.2%,一直跌到7月份的7%,8月份的出现负增长0.7%。
捉摸不透的今日市场,似神秘的“百慕大”,引起人们种种议论。有人说,今年的市场疲软是相对去年的抢购风潮而言。去年,全国范围的四次“抢购风”,“刮”得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硬是比上年增长27.8%。有人说,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整治措施见效,如,半年间砍掉公司3.7万家,铲除了市场若干梗阻;银行开办保值储蓄,前8个月就吸收了高达900余亿元社会游资,减轻了市场压力。而物价的逐月回落,也无疑缓和了居民的争购紧张心理。也有人说,去年城乡居民超前、超量购买的高档消费品和一般商品,尚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等。
这些分析都可信,但不很全面,实际上还有更深的原因。
今年以来,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使农民现金收入增幅明显减缓。各企业控制滥发奖金和名目繁多的补贴等,减少了职工的额外收入。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城镇3万余户居民家庭货币收入调查,上半年家庭生活费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2.6%。湖南省统计局对1000户城镇居民抽样,7月份人均生活费收入107.47元,扣除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实际比上年同期下降5.6%。陕西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剔除涨价因素,实际比去年下降9.4%。安徽省7、8两月,农民出售给国家农副产品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9.1%和9.1%。
与城乡居民收入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商品在近两年,特别是在去年的几次大涨价中“身价”日高。彩色电视机,一年内两次调价。1988年3月份还是1400元一台的彩电,到1989年3月就翻了一倍,达到2800元。电冰箱、保温瓶、毛毯等价格也是翻番上涨。有人经过调查发现,对有钱的人来说,他们已拥有了彩电、冰箱,而对钱不多的职工来说,要购买比去年同期价格高出这么多的商品,确实难下决心。
由此看来,市场疲软的原因还有两点:居民收入增加不多甚至下降;商品价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销售疲软,推迟了购买力的实现,而购买力推迟的背后,很难说就没有非正常的购买心理萌动。安徽省商业厅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之所以持币踌躇,一是眼下名烟酒和大件家电商品市价回落,使得过去大家看作是“保值商品”的,现在难以“保值”。一般日用工业品,工商企业也纷纷让利出售,或优惠出售,更使持币者滋长了期望再降价心理。当然人们“购物保值”期望并未完全消失,今年上半年,人们用于购买金银珠宝的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2.7倍,就是实例之一。
市场由“热”变“冷”,原因错综复杂。眼下,社会结余购买力已达6000多亿元。在即将来临的元旦、春节市场上,很难断定人们的“购物保值”神经不会再度紧绷。抢购风波是否再起,主要取决于治理整顿的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