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
高尚全
中国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会不会改变?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如何?这是国内外许多人都十分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中国的改革开放绝不会改变,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宣布出台的改革措施都要贯彻执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使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和环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和环节,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能改变的。
第二,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国策。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稳定性。把改革开放明确地写进宪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不仅表明我国宪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为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宪法所确认的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要搞得更稳、更好、更快。
第三,从十年改革的实践来说,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的改革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指导下进行的,改革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同志而不是别的人。改革开放10年,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国家经济实力最强和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10年。这10年,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都翻了一番多,工农业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技术力量大大增强。随着生产的发展,10年来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市场繁荣,全国绝大多数人已过上温饱生活,贫困地区人民生活也有了改善。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失误。例如,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注意综合配套不够,在放权搞活过程中,未及时抓紧建立宏观调控体系,通货膨胀加剧,以及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1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相比,毕竟是支流,我们不能因为出现这些问题而否定十年改革开放的主流。既然改革开放的方向是正确的,总体上是成功的,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改变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第四,从当前稳定经济和深化改革的需要来说,我们不仅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变,而且已经出台的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也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宣布出台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人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例如,厂长(经理)负责制不能变,因为它已经上了《企业法》,《企业法》是经全国人大通过的,是企业的基本法。既然立了法,就应当保持法律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动。当然,这并不是说立了法就永远不能变了。经过多年实践,如确有不适当的,需要修改,也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现代化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这几年,企业中也确实存在着忽视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问题,我们应当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切实地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工作体系。党委要真正发挥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完成国家任务的保证、监督作用。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的厂长(经理)与党委书记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协调配合,搞好团结。我们不能因为要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而否定厂长(经理)负责制;也不能因为要坚持贯彻执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而放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中国不能搞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为它规定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会使改革开放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改革的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坚持改革开放就不能增强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没有希望“实现四化、振兴中华”。
那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鼓吹“全盘西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我们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搞好改革开放,在进行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我们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则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所有制的关系决定着商品经济的社会性质。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竭力宣扬实行经济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说什么“唯有改革公有制为私有制方是根本办法”。这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党的政策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和积极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发挥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作用。这是根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作出的正确决策。而私有化的鼓吹者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基础,使私有制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私有化的鼓吹者断言社会主义公有制只能带来“低效率,生产停滞”,因此公有制不如私有制,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我国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弊病,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只要通过改革,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的,生产是可以迅速发展的,效率是可以提高的。
从1979年到198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大大快于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全世界范围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3%。其中美国为2.4%,日本为3.7%,欧洲共同体9国为1.4%,亚洲“四小龙”为7.2%,苏联为2.4%。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上升到占世界的第8位,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例如,从1978年到1988年,谷物产量从世界第2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钢从第5位上升到第4位,煤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原油从第8位上升到第5位,发电量从第7位上升到第4位。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产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十年改革毕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生产发展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搞好改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地发挥出来。
经过十年改革,我国已涌现出一批公有制的先进企业。例如,首都钢铁公司改革十年,增加的钢材产量相当于一座大型钢铁厂的产量,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20%,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3.66%,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平均每年为国家贡献10亿元,相当于改革前3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贡献的近9倍。首钢十年改革的巨大变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说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中型企业,通过改革是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所以,我们要把改革进行到底。
三、正确处理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当前改革首先要促进治理整顿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必须继续坚决贯彻执行。那种认为治理整顿是倒退、改革开放会停滞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一方面,治理整顿是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的前提下进行的,治理整顿是为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改革的深化,治理整顿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改革的深化,而且许多治理整顿的措施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改革要根据治理整顿和稳定经济的要求,当前的一切改革措施和步骤,都必须有利于压缩需求,增加有效供给,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抑制通货膨胀,都必须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必须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骨干企业活力为重点,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全民所有制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和命脉,目前我国有近80%的财政收入来自大中型企业,因此要把继续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根据产业政策,在能源、原材料、资金、运输等方面向大中型骨干企业倾斜,择优扶持,促使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当前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发展企业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依靠工人参加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同时,要结合治理整顿,鼓励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与兼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企业集团,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2、抑制消费需求,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消费需求增长过快,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迫使物价上涨,价格补贴大量增加,财政负担加重,增加了生产成本,加剧了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的矛盾。而在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的同时,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也
日趋严重,它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群众的不满。抑制消费需求膨胀,重点应放在控制预算外单位收入、预算内单位的预算外收入、高收入者的收入和职工工资以外的收入上。为此,首先要清理整顿各种减免税政策。减免税的权力必须集中,减免税必须根据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而不应根据所有制、部门和地方的不同而制订。其次,清理各种收入,如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的创收,企事业单位承包、租赁的收入,各类公司的工资收入等。第三,加强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及各种高收入的税收征管工作,加强奖金税、工资调节税的征管。第四,继续坚决压缩和控制社会集团性消费,进一步克服各种铺张浪费现象。第五,正确引导消费,稳定和增加储蓄存款,吸收和转移、推迟实现结余购买力。
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其本身就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重点应放在宏观调控机制的转换上。原有的经济增长机制,促使各级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增长,就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必须不断扩大政府投资规模,造成投资膨胀。为了逐步缩小各级政府的投资范围,抑制投资膨胀,必须有计划地调整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还要建立宏观经济平衡制度,理顺计划、财政、银行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四大平衡,改变国民收入超分配状况,从根本上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克服通货膨胀。同时,要适当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以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4、继续搞好试点,认真总结经验。例如,要总结重庆等地税利分流试点的经验,继续扩大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试点。再如在企业股份制的试点中,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以私有制为主体。在公有制基础上如何搞股份制,我们还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试点,总结已经试点企业的经验,不宜再增加新的试点企业。为了给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还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例如建立会计审计事务所,严格建账,健全发货票制度等等,从制度上为堵塞税收撒漏、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5、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对外开放十年来,给我国国民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我们决不会回到“关闭”的老路上去。在平息反革命暴乱以后,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重申: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将继续坚持不变,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同世界各国交往。我国政府的这个政策,已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企业界人士所理解,纷纷表示要继续与我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促进对外开放的健康发展。我们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吸收外商投资和适当利用国外资金,借鉴国外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的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