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小麦与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小麦与农民
陈治海
化肥每袋又比去年上涨了3.3元,还得凭票供应。
电力供应极不正常,有时,水还没到地里,电就停了,只好靠柴油机浇地。
在农村常常看到,农民排着长长的队,花了很长时间等候购买的仅是够浇上两亩地的柴油……
农民种小麦难呀,常常可以听到他们的怨言。但是农民是不是因此就失去了种田的积极性呢?或者说就不想种地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在冀南小麦产区永年县,人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没有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减少;农民也没有因小麦收购价格上升幅度较小而拒交爱国粮;农民个体工商户也没有因经营上的顺手,而放弃小麦的种植。有数字为证,1981年—1989年,永年县小麦单产由208公斤增加到331公斤,总产由1.13亿公斤,增加到1.7亿公斤,增长率分别为37%和34%,每年约向国家交售4500万公斤。
大包干激发了农民种麦积极性。为了寻求更高的产量,他们十分注重品种的更新、肥水运用和模式化管理,增强物质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在永年,过去每亩施标准氮10个,现在增到15个,因此,产量也增了80公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种麦上农民还是舍得花本钱的,67.5元一袋的进口磷酸二铵,即使排一天的队也要买上两袋。一位农民就曾感慨地对笔者说:“种与收忙上两个月,国家、个人用粮都有了,拿百余元买两袋化肥划得来。”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孟尚村,也没有忽视小麦生产。村里每年拿出几万元购置农机和水利设施,1989年小麦亩产突破了400公斤。
显然小麦对农民是有吸引力的,一个农民风趣地说:“甭说小麦作用有多大,仅收获季节,看上两眼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和成袋成堆的麦粒就满足了。”
千百年来,北方农民形成了爱种小麦的传统习惯。大自然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种麦环境。寒冬,大地冰封,只有小麦能生存。虽然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给一部分农民提供了其它就业门路,但大多数农民因资金和技术的缺乏,还是以种粮为主。种粮不担风险,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小麦便自然成了农民的宠物。
小麦也是较能贮存的粮食。在永年,一般农户存粮都在1000公斤以上。一家如果没有贮粮或常年靠吃玉米面过日子,就被视为不富裕,连儿子找媳妇,女儿找婆家都难。可见,小麦也是对一个家庭评估的参照物。
农贸集市,小麦价格看好,现在每公斤议价小麦的标价是1.2元,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粮食价格,也很容易出手,农民把余下的小麦拿到市场上可以卖个好价钱。
以上这些就是农民种小麦积极性不衰的重要原因。对于国家来说,南方大米、北方小麦和11亿人口是最息息相关的。国家需要粮食,鼓励和发挥农民的种麦积极性十分重要。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努力解决好种与收、买与售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妨碍农民积极性发挥的潜在矛盾,消除小麦生产中的隐患。
质次伪劣农用物资充塞市场,是农民最为反感的事。某乡去年种麦前,购进一批磷肥,780户农民抢购一空。可是施进了麦田,不但没有起增产作用,反而板结地面,影响农耕。农民手捧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气愤地说:“这不是砸我们的饭碗吗?!”治理整顿农资流通领域和农资供应市场,取缔伪劣质次物资的存在,是当务之急。今年上半年,永年县工商局共查获销毁数十吨各种假冒农药、化肥,对不法分子给予了罚款和刑事处罚,深受农民称赞。
在农村需要更多地推广新技术。永年县近几年采用了冀麦23、24号新品种和配套模式化栽培,小麦单产比老品种增收100多公斤,显示了引进科技的威力。小麦再上新台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采用是关键。提高农民的商品生产意识也颇为重要。
中国农民素有老黄牛精神,只要丰收了,昔日的怨言和忧愁便会忘得一干二净。颗粒归仓之后,他们便计划着明年怎样有个好收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