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面对“实惠”的考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面对“实惠”的考验
  尹艺超 孙林经
在一些不法商贩企图用各种手段套购肥、油、药而发不义之财的严峻挑战面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干部职工,以模范的行动筑起了一道道防线,抵制住不正之风的侵蚀和金钱的诱惑。
莱州市粮田面积达140多万亩,国家计划内调拨的标准肥和农药、农用地膜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而一些不法商贩将生资公司视为自己的“财源”,想方设法企图打通“财路”。今年4月份,一自称采购员的外地人,找到莱州市生资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孙显义,提出愿以每吨高出原价200元的价格,买一部分尿素。说着,这人从手提包里拿出两床毛毯、二瓶茅台酒和二条云烟,说是“小意思”,并劝老孙:“你是公司的一把手,这件事只要你点个头说句话就成,事后绝不亏待你。”老孙瞪了那人一眼:“我这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损害党的威信,坑害农民的事,你给的好处再多,我也不干!”那人自知碰到“对头”,只好悻悻而去。后来,又有人上门暗示,只要卖给他们化肥,就给公司领导“回扣”,给职工解决点“福利”。
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面前,莱州市生资公司领导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们在全公司开展了以反对“一切向钱看”为重点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全公司筑起了防腐堤坝,有效地增强了干部职工抵制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为满足当地果农急需,今年5月,该公司以每吨2.47万元的价格在青岛农药厂购买了3吨“久效磷”农药,刚出厂门,几个“药贩子”当即以每吨4.5万元的价格要求他们转卖。可这个公司的采购员没有动心,硬是一两也没卖。
今年以来,化肥每百元销货额的经营管理费由3年前的1.8元上升为3.52元,在国家化肥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每经销1吨化肥亏损28.68元。一些商贩主动提出,只要将化肥转给他们,企业的亏损部分全由他们承担。对这些“好心人”,这个公司婉言谢绝:“公司的负担绝不能转嫁到农民身上,党和国家给农民的好处谁也甭想赚了去。”不管是国家拨来的,还是自己外采的,他们都按规定价格全部送到农民手中。
为避免农民吃亏上当,这个公司还切实加强对计划外农业生产资料采购的管理,明确规定: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厂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供给农民的农药、化肥等必须在有效期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