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我国彩电国产化成绩显著 综合国产化率达到6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我国彩电国产化成绩显著
综合国产化率达到60%
新华社长春10月22日电 (记者顾洪洪)我国彩电生产目前已进入自主设计、开发、创新阶段,国家定点企业的彩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60%,其中200万套彩电国产化率达到了90%。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是我国发展彩电生产的指导思想。为此,国家制定了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使彩电整机、元器件、设备仪器、工模具以及原材料陆续实现国产化的方针,从而使我国彩电工业不到10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通常用二三十年完成的工作。如今我国彩电年生产量已突破1000万台,其中国家定点企业生产的有700多万台,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又带动了我国电子工业的飞跃发展。
1988年以前,我国生产的几十种牌号的彩电,全部是引进机芯,没有一种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华牌”。而1988年底,由机电部电视电声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牵头的两个国产彩电整机优化设计组,分别研制成功两种类型优选电路六个机型的“中华牌”彩电,十几个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彩电,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研制彩电的历史。
与此同时,关键元器件生产线等引进技术和设备国产化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七五”期间,我国投入了十几亿元资金用于彩电设备的技术改造,现在已有114个项目取得成果,其中60个项目全部完成,促使六大类彩电元器件国产化率大幅度提高。彩色显像管已基本建成三条生产线,到“七五”末国家定点彩电生产企业所需彩管的一半可由国内供给。集成电路则形成了年产5000万片的生产能力,并开始出口。电阻类、电容类、产品设备和印制电路板、磁芯制造等设备的设计制造也都取得了明显突破。目前,为彩电配套的65种元器件已有40种可年产800万套,有13种可年产400万套,其余12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攻关。
据有关专家分析,随着彩电技术改造项目的陆续完成,1990年我国彩电综合国产化率将达到70%以上,批量生产的彩电国产化率(显像管除外)将由目前的90%提高到93%以上,届时我国每年可减少外汇支出1.4亿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